目前我国在工业园区的景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方面较少有系统研究,但也积累了不少实际的经验,在一些新建成的大型工业园区中,景观规划设计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其中,显现了今后发展方向,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坚持规划,高起点开发
富有前瞻性的发展总体规划,科学布局各项城市功能,注***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高标准建设了一批城市景观和***休闲设施,绿化覆盖率超过45%。
2、体现工业文化、展示企业形象
各园区均具有整体景观简结、大气的设计风格,景观设计对企业文化和精神层面上的深入思考,整体景观上表现出工业文明的巨大成就,展现了工业文化的魅。
3、体现人文关怀
工业区内考虑有完善园区工作人员生活相关的商务会所、住宅、购物店、餐饮***健身场所、学校、***、公园等,道路景观上增添了人性化的景观休憩广场、街头小游园,极大的丰富了园区道路的趣味,弥补了工业机器生产的冷漠感,整体上充分营造亲切宜人“家”的感觉,增加了全体员工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以此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员工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4、完善的绿地系统
实质上就是植物系统空间的搭配与建构,对污染物起到了有很好的防护性,并以多样而稳定的绿地结构,发挥出绿色效益,起到了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5、采用可持续发展理念
考虑到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使园区环境与自然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在景观的设计上用现代化生物技术、节能技术、节水技术、生态技术、再循环技术、信息技术等,使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了佳平衡,得到了“双赢”的效果。尽可能的减少硬质铺地,扩大植被绿化,减少了导热效应,创造出理想的微气候。
结合美丽宜居村的创建要求,以及村庄自身发展诉求,提出三大策略:
1、塑造特色
强化红色文旅品牌影响力,结合荔枝特色为村庄注入文化力量,塑造村庄鲜明特色。
百花洞村乡村旅游产品可划分为红色类、生态类(田园风光、森林公园和荔枝公园)和文化类。
其中村庄主打红色类产品,结合大岭山镇打造类和生态类产品,两者糅合后辅以文化类中古村、民俗、文创产品,以片区联动打造百花洞村乡村旅游的“红色+”模式,即“红色+古村”、“红色+农业”、“红色+森林”等。
2、提升品质
整治优化人居环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百花洞村村内人居环境有待完善,并结合红色文旅项目适当增加和调整。
完善交通体系之余,梳理特色游览线路;活化古建筑和建设公共场地之余,丰富节点内容和美化外观;沿街风貌整治改造之余,着力景观节点改造和村民可自行改造节点指引;构建村民公约和营造良好乡村民风之余,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构建和谐村庄。
提升品质
3、整合发展
梳理整合产业发展空间,融入湾区格局,建设可持续发展。
对工业空间、居住空间、生态空间等进行梳理,对工业升级提出新的发展要求,整合资源,调整工业发展方向,往低污染、高科技产业靠拢,促进产业转型,借力同沙湖与松山湖,融入湾区格局,带动大岭山镇的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
严谨的构图与秩序感
法式造园可称为平面图案式,在勒诺特尔式园林的构图中,府邸总是中心,起着统率的作用。花园本身的构图,也体现出政体中的等级制度,对中轴线加以***装饰,美的花坛、雕像、泉池等都集中在中轴上。横轴和一些次要轴线,对称布置在中轴线两侧。整个园林编织在条理清晰、秩序严谨、主从分明的几何风格中。各节点上布置的装饰物,强调了几何形构图的节奏感,***集权的政体得到了合乎理性的体现。所以在小区景观平面里,可以以建筑布局为主导,来确立一些主轴线和次轴线。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