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的检查范围
1、焊缝表面缺陷检查。检查焊缝表面裂纹、未焊透及焊漏等焊接质量。
2、内腔检查。检查表面裂纹、起皮、拉线、划痕、凹坑、凸起、斑点、腐蚀等缺陷。
3、状态检查。当某些产品(如蜗轮泵、发动机等)工作后,按技术要求规定的项目进行内窥检测。
4、装配检查。当有要求和需要时,使用工业视频内窥镜对装配质量进行检查;装配或某一工序完成后,检查各零部组件装配位置是否符合图样或技术条件的要求;是否存在装配缺陷。
5、多余物检查。检查产品内腔残余内屑,外来物等多余物。
内窥镜的作用
内窥镜是间接目视检查,应用于民航发动机孔探工作时,操作者除了通过它查找缺陷,还可对缺陷尺寸进行测量,满足维护的要求。为了得到准确的数据,开始采用接触式测量法,即在光学硬杆镜或柔性光纤镜上***已知尺寸的参照物,通过它与被测物的直接接触,人为的比较缺陷实际尺寸的大小。这种方法增加了探头的外径,导致发动机内部需要检测的很多区域无法到达。
从孔探工作的工作效率、观察效果、测量精度以及设备安全等诸多因素考虑,三维相位扫描测量技术是非常适用于发动机孔探工作的一项***技术。一套完善的孔探设备应当支持三维相位扫描测量功能,并兼备其他类型(如双物镜测量、阴影测量、比较测量等)的测量功能,以满足各种孔探环境下的测量需要。
工业内窥镜的迭代
当面对超过测量范围(如双物镜测量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一次测量范围一般较大不超过15mm)的较大缺陷时,为了得到相对准确的数据,就必须分段测量,再将结果累加,严重影响了孔探测量效率和精度。近些年各型发动机的孔探穿绕工作呈逐步增多的趋势,发现缺陷后取出探头再次***测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孔探效率,而且多次穿绕增加了探头的磨损消耗和发生卡阻的几率。这就要求工业视频内窥镜产品(孔探设备)具备缺陷的“即发现即测量”功能,同时尽量增大一次性测量的范围以及增加更多的测量模式,以便应对并满足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孔探测量工作。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