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将避雷针改名为接闪杆,是因为以前的名称不科学,没有反映出接闪杆的原理。避雷针刚刚出现在中国时,人们以为它可以避免房屋遭受雷击,所以称其为避雷针。但事实上,避雷针保护建筑物的方式并不是避免房屋遭受雷击,而是引雷上身,然后通过其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地下,避雷针是以前的叫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G***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已经放弃了这一称呼,而代之以'接闪杆'。
避雷针由接闪器、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 3部分组成。接闪器通常采用直径为 15~20mm、长度为1~2m的圆钢或钢管,固定于支柱上端经接地引下线与接地体连接。
当雷云对地放电通道发展到临近地面时,由于避雷针突出地面并有良好接地,在针尖附近的电场强度提高,聚积相反极性的电荷,引导放电。进而防止建筑物或仪器蓄积过多电荷而遭受雷击由于避雷针根据保护范围的要求,需要一定的安装高度,后来在此基础上就有了避雷针塔,也就是塔式避雷针(避雷塔),常见有以下几种规格:GFL角钢避雷针塔、GJT圆钢避雷针塔、GH钢管杆避雷针塔等多种形式的金属塔,右图所示的就是GFL系列的角钢避雷针塔。
避雷针距离被保护的各种设备天线不够远.一些电子设备如雷达、、通讯设备的收发天线架设在建筑物顶,高出保护建筑物的避雷带,这时,需要架设一定高度的避雷针。但人们往往忽视了避雷针与被保护设备天线的距离,其实,即便不是真正***的避雷针,也需要与被保护的各种设备天线有一定距离,比如3米以上。这是因为避雷针是接闪器,可能截收几十千安以至上百千安的雷电流,强大的雷电流会在其周围产生强烈的电磁脉冲.对距离过近的设备天线有很大的冲击.从而报坏接收设备.进雷针应在两个方向上与避雷带焊接,而在制作设备天线支座时应将金属的天线底座与屋顶承受此天线重量的横梁内的螺纹钢焊接,以实现接地的目的.也就是说,尽管避雷针和天线底座可能接到了同一个接地装置上.但也要尽量避免在屋顶上直接将避雷针连接到天线底座上。两种情况下避雷针截收的雷电流对设备天线的冲击是大不一样的,中间可能已经实现了多次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