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Richard P Feynman(1965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就提出了微型机械的设想。1962年一个硅微型压力传感器问世,其后开发出尺寸为50~500μm的齿轮、齿轮泵、气动涡轮及联接件等微机械。1965年,斯坦福大学研制出硅脑电极探针,后来又在扫描隧道显微镜、微型传感器方面取得成功。1987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制出转子直径为60~12μm的利用硅微型静电机,显示出利用硅微加工工艺制造小可动结构并与集成电路兼容以制造微小系统的潜力。


“精密机械设计基础”是仪器仪表类***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课程知识体系和人才知识结构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仪器科学与技术类***的教学要求,我们编写了这本教材,供各院校精密机械设计类课程使用。
考虑到仪器仪表类各***不同的人才培养特色和仪器仪表类***机械类课程总学时普遍减少的情况,编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知识点进行了精心编排和必要的精简取舍,突出精密机械特色,期望在学时少的条件下,帮助学生掌握相对系统实用的精密机械设计知识。


金刚石刀具切削较硬的材料时磨损较快,如切削黑色金属时磨损速度比切削铜快104倍,而且加工出的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和 几何形状精度均不理想。 超精密磨削 但磨削加工后,被加工的表面在磨削力及磨削热的作用下金相***要发生变化,易产生加工硬化、淬火硬化、热应力层、残余应力层和磨削裂纹等缺陷。 超精密磨削 用修整过的砂轮在精密磨床上进行的微量磨削加工,金属的去除量可在亚微米级甚至更小,可以达到很高的尺寸精度、形位精度和很低的表面粗糙度值。

应用范围广泛,从软金属到淬火钢、不锈钢、高速钢等难切削材料,及半导体、玻璃、陶瓷等硬脆非金属材料,几乎所有的材料都可利用磨削进行加工。 珩磨 用油石砂条组成的珩磨头,在一定压力下沿工件表面往复运动,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可达Ra0.4 ~0.1 μm,可到Ra0.025μm,主要用来 加工铸铁及钢,不宜用来加工硬度小、韧性好的有色金属。 精密研磨与抛光 通过介于工件和工具间的磨料及加工液,工件及研具作相互机械摩擦,使工件达到所要求的尺寸与精度的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