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合板的定义
叠合板由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组成,又名半预制体系,结合了预制和现浇混凝土,并汲取了各自的优点。
叠合板产生的原因和背景
现浇板具有整体性好,抗震性能好的优点但是费工,需要大量的模板,施工周期长生产难于实现工业化。预制板易于实现建筑构件的工业化(设计标准化,制造工业化,安装机械化),构件制作不受季节及气候限制,可提高构件质量,且施工速度快,可节省大量模板和支承,但整体性差,不利于抗震,抗渗性差。能否将现浇板和预制板二者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呢?叠合板就兼具有两种版的优点。叠合板的产生就是这样的。
ZDB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性能特点:
1.ZDB叠合板采用高强材料,与传统平薄板预制构件比具有质量轻、刚度大、承载力高、抗裂性能好等特点,使叠合预制构件放张后反拱小或无反拱,易于运输和安装,在叠合施工过程中可免去大部分的支撑和模板,简化了施工。
2.整体性好。上部支架使新老混凝土的粘结面积增大,梯形孔及穿孔筋又大大增加了机械咬合力,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叠合面的抗剪能力,采用自然粗糙面就能保证叠合结构的共同工作性能,使叠合板变形小、刚度大,从而克服了预制装配式楼盖整体性差、不利于抗震的缺点。
3.由于采用了预应力技术,抗裂性能大大提高。支架纵筋底部预留孔洞间穿置横向非预应力钢筋实现双向配筋,从而实现楼板的双向受力,通过穿孔钢筋的传力使单向板变为双向板,与单向板相比,传力更加合理,可承受更大的荷载,且挠度减小、延性增加。
4.综合经济效益提高。该项技术无需模板和支撑,施工方便快捷,工期短,,节省劳动力,比现浇楼盖节省1/3以上工期;同时由于采用了高强材料,节省了钢材。通常每平方米可节约钢材4kg左右,木材0.01m2,经济效益明显。
叠合板按照其受力性能划分,可以分为一次受力叠合板和二次受力叠合板。
若施工过程中预制底板构件吊装到达图纸的位置后,在其下方设置比较安全的支撑物,施工过程中的其它方向传来的力将整个落在底下的支撑上,此时的叠合板所起的作用就是传统的模板的作用,一旦现浇混凝土的强度与设计规范的要求相符合时,工作人员可以拆掉叠合层模板的支撑,则在板投入使用后,建筑各个方向传来的荷载全部落在浇注后的叠合板之上。这样,叠合板的受力便是一次即可发生,通过这种方式所产生的叠合板便是一次受力的。与一次受力相似,在建设过程中,把预制底板吊装到位置之后,不加支撑,把预制底板当做现浇底板,由预制底板承担施工时的荷载,在此过程中让现浇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要求,再让二者叠合形成叠合板来承受荷载,这时叠合板的截面应力是由二次受力而产生的,这就是二次受力叠合板。
叠合板还可以分为单向叠合板和双向叠合板。
按照单向板设计时,板搭在墙或梁上的两边伸出钢筋,另外两侧则采用附加钢筋形式进行拼缝连接;按照双向板设计时,板四周均伸出钢筋,相邻两块叠合板之间为整体式拼缝,将叠合板与后浇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在设计时,单项板的一对边简支,另一对边自由,荷载只能通过简支的边传到其搭接的梁或墙上;双向板则是四边简支,荷载可以通过四个边传递到其搭接的梁或墙上。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