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技术的发展历程
变频技术诞生背景是交流电机无级调速的广泛需求。传统的直流调速技术因体积大故障率高而应用受限。 20世纪60年代以后,电力电子器件普遍应用了晶闸管及其升级产品。但其调速性能远远无法满足需要。从20世纪70年代,脉宽调制变压变频(PWM-VVVF)调速的研究得到突破,20世纪80年代以后微处理器技术的完善使得各种优化算法得以容易的实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日、德、英等发达***的 VVVF变频器技术实用化,商品投入市场,得到了广泛应用。步入21世纪后,国产变频器逐步崛起,现已逐渐抢占市场。上海和深圳成为国产变频器发展的前沿阵地。
电频器给定方式
变频器常见的频率给定方式主要有:操作器键盘给定、接点信号给定、模拟信号给定、脉冲信号给定和通讯方式给定等。这些频率给定方式各有优缺点,必须按照实际的需要进行选择设置,同时也可以根据功能需要选择不同频率给定方式进行叠加和切换。通过变频器操作面板上的键盘或电位器来进行频率给定。可通过面板键盘上的上升键和下降键来进行给定,有的变频器在操作面板上配有一个电位器,可旋转该电位器来给定频率。
变频器过流和过载区别:
保护对象不同,过电流主要用于保护变频器,而过载主要用于保护电动机。因为变频器的容量有时需要比电动机的容量加大一档甚或两档,在这种情况下,电动机过载时,变频器不一定过电流。过载保护由变频器内部的电子热保护功能进行,在预置电子热保护功能时,应该准确地预置“电流取用比”,即电动机额定电流和变频器额定电流之比的百分数:
IM%=IMN*100%I/IM式中:
IM%—电流取用比;
IMN—电动机的额定电流,A;
IN—变频器的额定电流,A。
变频器谐波产生原理
实际上不限于通用变频器,晶闸管供电的直流电动机、无换向器电动机等凡是在电源侧有整流回路的,都将产生因其非线性引起的高次谐波,对通用变频器的谐波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整流回路中,输入电流的波形为不规则的矩形波,波形按傅立叶级数分解为基波和高次谐波,谐波次数通常为6n±1次高次谐波,其中的高次谐波将干扰输入供电系统。如果出现电源侧电抗充分小、换流重叠角"可以忽略强狂,那么n次高次谐波为基波电流的1/n。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