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实地调查,目前各施工现场在电梯井内防护及操作平台,主要还是利用钢管、扣件搭设成井架型架体,上面是工人的操作平台,下面作业安全防护,基本上是层层向上搭设。这种做法不仅成本较高,也存在着较大安全隐患,主要是由于架体搭设高度较高,钢管容易发生失稳后倒塌,上面一旦有物体或人员坠落,下面防护作用一般无法保证,容易发生高处坠落伤害事故。另外,搭设成本较高,如搭设一个高度为100米井道防护架,钢管就需要约3吨多,按使用周期250天计算,目前市场租赁钢管、扣件每天每吨约5元计算,就要近4000多元,这还不包括架体安装、拆除和材料运输等的费用。

有些施工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施工现场的电梯井道内也采用钢管搭设成可移动式的操作平台,但由于结构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经过有关质检、安全管理部门的检查和验收,也不能符合相关要求。主要问题是由于采用钢管和扣件进行连接,受力点搁置在电梯井门洞的砼楼板面上,另一面靠在对面的砼井道的墙面上,虽采取内高外低,并在门洞口采取防下滑措施,上面再搭设成操作平台。
电梯井内防护搭设操作平台的施工工艺技术,经过施工现场的反复多次使用和逐步改进,安全保障和文明施工有所提高,确保了电梯井内操作人员的安全,又有效地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而且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跟电梯井道内搭设的一般钢管防护架子相比,不仅能节省材料、人工等费用,而且由于各类住宅类建筑物电梯井大小尺寸具体相同,可以重复使用,是建筑施工绿色、环保。经过上级有关安全监督部门的检查和验收,符合规范和安全方面相关规定,在一定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