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无线射频识别系统欢迎来电「多图」
作者:科畅慧通2022/5/5 4:16:11






应用RFID读写器为主导的无线射频识别

近年来,随着工业4.0概念的提出,中国开始从传统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同时对企业的创新能力,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有了更高要求。作为中流砥柱的物流业,在不断提升为企业服务的智能化水平的过程中,应用RFID技术(RFID电子标签和RFID读写器为主导的无线射频识别)将成为极其重要的产业课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条码在生活中的存在和运用场景熟悉吧 迁移下认识-条码是要你主动扫描 然后获取信息-无线射频就是主动给你信息。想象下雷达,发个波出去 反射回来 根据时间差画出对面反射物的轮廓。 无线射频和这很类似。发射个波(扫描器)对面的射频标签若认识这个波就会把存储自身内部的信息给调制成波发回来


射频识别技术在低频段基于变压器耦合模型(初级与次级之间的能量

从信息传递的基本原理来说,射频识别技术在低频段基于变压器耦合模型(初级与次级之间的能量传递及信号传递),在高频段基于雷达探测目标的空间耦合模型(雷达发射电磁波信号碰到目标后携带目标信息返回雷达接收机)。1948年哈里斯托克曼发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信"奠定了射频识别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基础。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得到丰富和完善。单芯片电子标签、多电子标签识读、无线可读可写、无源电子标签的远距离识别、适应高速移动物体的射频识别技术与产品正在成为现实并走向应用。


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可按十年期划分

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可按十年期划分如下:

  1940-1950年: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射频识别技术,1948年奠定了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基础。

  1950-1960年:早期射频识别技术的探索阶段,主要处于实验室实验研究。

  1960-1970年: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开始了一些应用尝试。

  1970-1980年:射频识别技术与产品研发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各种射频识别技术测试得到加速。出现了一些早的射频识别应用。

  1980-1990年:射频识别技术及产品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各种规模应用开始出现。

  1990-2000年:射频识别技术标准化问题日趋得到重视,射频识别产品得到广泛采用,射频识别产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2000年后:标准化问题日趋为人们所重视,射频识别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有源电子标签、无源电子标签及半无源电子标签均得到发展,电子标签成本不断降低,规模应用行业扩大。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

 RFID的工作原理是:标签进入磁场后,如果接收到阅读器发出的特殊射频信号,就能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即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即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阅读器读取信息并后,送至***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射频识别系统至少应包括以下两个部分,一是读写器,二是电子标签(或称射频卡、应答器等,本文统称为电子标签)。另外还应包括天线,主机等。RFID系统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和应用环境,系统的组成会有所不同,但从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来看,系统一般都由信号发射机、信号接收机、发射接收天线几部分组成。


商户名称:天津科畅慧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