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RFID集成方案诚信企业「科畅慧通」
作者:科畅慧通2022/3/28 3:36:36






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可按十年期划分

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可按十年期划分如下:

  1940-1950年: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射频识别技术,1948年奠定了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基础。

  1950-1960年:早期射频识别技术的探索阶段,主要处于实验室实验研究。

  1960-1970年: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开始了一些应用尝试。

  1970-1980年:射频识别技术与产品研发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各种射频识别技术测试得到加速。出现了一些早的射频识别应用。

  1980-1990年:射频识别技术及产品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各种规模应用开始出现。

  1990-2000年:射频识别技术标准化问题日趋得到重视,射频识别产品得到广泛采用,射频识别产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2000年后:标准化问题日趋为人们所重视,射频识别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有源电子标签、无源电子标签及半无源电子标签均得到发展,电子标签成本不断降低,规模应用行业扩大。


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性能

由于目前还没有正式的RFID产品的,各个厂家推出的RFID产品互不兼容。因此,标准化是推动RFID产业化进程的必要措施。

射频系统的工作频率是射频识别技术基本的重要参数之一,工作频率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射频标签的应用范围,技术可行性以及成本的高低。射频识别系统归根到底是一种无线电传播系统,必须占据一定的空间通信信道。在空间通信信道中,射频信号只能以电磁耦合或者电磁波耦合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射频系统的工作性能必定要受到电磁波空间传输特性的影响。


射频系统的读头必须通过天线来发射能量

射频系统的读头必须通过天线来发射能量,形成电磁场,通过电磁场对电子标签进行识别。任一射频识别系统至少需要一根读头天线(无论内置还是外置)已发射和接收RF信号。读头天线的设计或选择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天线线圈的电流大,用于产生磁通量;功率匹配,以大程度的利用磁通量的可用能量;足够的带宽,保证载波信号的传输,这些信号使用数据信号调制而成的。


商户名称:天津科畅慧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