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理开放性粉尘
矿物传送转载点不可避免的要产生粉尘,所以仅仅靠控制尘源以减少粉尘的发生量是达不到粉尘控制的终目的,产生的粉尘必然会对作业周围的环境和人员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伤害。如何处理开放性粉尘,净化开放尘源周围的空气成了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国内外的众多学者***了一次又一次的现场实践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这同时一些企业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财力物力进行相关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研制了许多***的除尘设备。
向尘源喷洒能够***或捉捕粉尘的液体,以达到防尘降尘目的的除尘技术叫做喷洒除尘。按喷洒液体的性质分,喷洒除尘有以下两类:
l)以普通清水为喷洒液的喷洒除尘。
2)以普通清水为溶剂,混合液、载体、添加其它物质的喷洒除尘。如近年发展起来的湿润剂溶液、泡沫剂溶液、荷电水雾、磁化水等的喷洒除尘及覆盖剂乳化液的喷洒防尘等。
在除尘中采用水除尘主要是因为水对粉尘有较好的湿润作用和粘附作用,除尘效率较高。同时,水对某些******物质有吸收、溶解作用,而且水的来源比较容易,设施简便、***较省,但采用何种抑尘方法主要根据粉尘量、产尘强度和现场实际情况来决定。
干雾抑尘装置在烧结厂无***排放粉尘治理分析
一、烧结厂介绍
烧结是将各种粉状的含铁原料、熔剂和燃料等按一定的配比混合后,在燃料产生的高热和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的作用下,部分混合料颗粒表面发生软化和熔化,产生一定数量的液相,浸润其他未熔化的矿石颗粒,当冷却后,液相将矿粉颗粒固结成一种人造块矿——烧结矿,烧结矿是高炉炼铁的主要原料。
在钢铁联合企业中,烧结厂承担着原料准备的重要任务,同时,烧结厂也是粉尘污染严重的单位之一。烧结厂工艺环节复杂,处理的原料品种多,产生的粉尘量大,影响面广,危害严重。
二、烧结粉尘源
烧结生产过程的主要尘源是:①烧结用的物料在装卸、转运和加工过程产生的粉尘;②烧结机和冷却机排料时产生的粉尘;③烧结机主烟道外排废气中的粉尘;④烧结矿整粒时产生的粉尘;⑤成品和返矿运输过程产生的粉尘;⑥二次扬尘等。
各种尘源都有它的特点:原料准备系统的尘源多而分散;烧结系统的废气量大、温度高,含尘浓度大,由于目前多生产自熔性或高碱度烧结矿,因而产生的粉尘比电阻高。此外,烧结粉尘磨损性强,废气中含SO2、CaO,易产生腐蚀与结垢,使烧结粉尘的治理工作十分困难。
三、粉尘治理
原料采用火车、汽车运输时,在装卸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这些粉尘属于无***排放,一旦灰尘外溢,难以处理。以往通常采用的喷水处理方式效果不太理想,近来,一种干雾抑尘技术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所谓干雾,指的是直径在10μm以下的微细水雾颗粒,它可以使粉尘颗粒相互粘结,聚集成较大颗粒后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沉降。火车、汽车装卸时,通过在下料区周围喷干雾,将下料区笼罩在“干雾罩”内,扬起的灰尘遇干雾后沉降,被***在下料区内。
与喷水方式相比,干雾抑尘装置具有节能环保、耗水量小、自动化程度高、运行费用低的特点。而且,干雾抑尘装置不受气候影响,冬季也能正常使用。采用干雾抑尘装置,能明显改善工作环境,减少清扫和维护的工作量,避免了因物料流失造成的浪费。
干雾抑尘技术原理
粉尘的产生:矿石、矿粉、石料、煤等散料在运输、堆放、转接过程中,因转输落差或周边气流影响易使细小的粉尘飞散到空气中,并随气流进一步飞散和溢出,形成扬尘。
起尘原因一: 散料下落过程中,散料颗粒之间、散料与管壁之间发生碰撞,加剧粉尘产生。粉尘在扰动气流作用下飞散、溢出。
起尘原因二: 散料在空气中以一定的速度运动时,能带动周围空气随其一起流动,这部分空气称为诱导空气。诱导空气又会卷吸一部分粉尘,随空气一起流动,产生诱导尘化的原因。
干雾抑尘原理:众所周知,水跟其他亲水性物质接触,表面张力越大,越难以相互吸附。如果水雾颗粒直径大于粉尘颗粒,粉尘仅仅跟随水雾颗粒周围的气流运动,水雾颗粒和粉尘颗粒接触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接触,从而达不到降尘作用,而当水雾颗粒不断变小,当水雾颗粒和粉尘颗粒大小越接近,水的表面张力才越小,聚结的可能性越大,随着聚结的粉尘团变大加重,很容易降落。
所谓干雾,是指采用某种技术把水雾化成超细雾滴,其粒径范围一般在 10μm 以下。 干雾的优点在于,与空气接触面积大,蒸发率高,能使含尘区水蒸汽迅速达到饱和状态。干雾抑尘装置可利用干雾喷雾器产生 10μm 以下的干雾,使粉尘颗粒相互粘结、聚结增大,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沉降。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