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不可能全盘接受父母的操控。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他们特别想发出自己的声音,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再加上敏感易怒,当父母的思想与孩子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时,非常容易出现短暂的冲突。作为父母,此时一定要接受孩子的部分缺点与不一致,学会“冷处理”,等彼此冷静下来,再来分析对错。也可以以写信的方式进行沟通,因为写信更能够畅快地表达感情。
两方面结合共克手机瘾
一方面,思想沟通定规则。家长要以案例形式让孩子懂得手机的利与弊,从内因入手合理制定家庭手机使用规定,如,手机不放在卧室,限定***使用两小时等。
另一方面,视力检测下决心。家中可设置视力检测表,每周一次检测,随时发现孩子的视力变化。可通过用完手机后检测和室外活动后检测两种情形进行对比,让孩子直观了解使用手机对于眼睛的伤害,内因外因结合,让孩子自发决心限制使用手机。
关注孩子的情绪,家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讽刺质疑、大吼大骂都是沟通的方式,但这些都是无效的沟通,仅仅是单方面的表达不满。有效的沟通是你把意见或看法传达了出去,而对方也接收到了传递的内容。当然成年人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面对职场和生命的压力,我们的情绪也很容易出现波动,所以在面对孩子不乖的时候,家长可以坚持10秒原则,那便是在生气的时候心理默默数“莫生气莫生气”10秒,让自己慢慢冷静下来。
孩子跟你对着干,其实是要你看到,我不是一个应声虫,也不是一个软绵绵可以随便被你把控的人,我有我自己的感受和自尊,我也有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因此如果父母一直没有看到孩子真实的模样,而是希望孩子成为他们期望的样子的话,孩子一定会去挑起一个矛盾,就是看看到底谁能够把控谁,谁可以左右谁。有时候我们说,一个从小一直被别人耻笑的,或者很压抑的孩子,长大后千万不能拥有权利,因为一旦拥有的话,他会把这个权利运用得无所其极。就有点像小时候一直穷怕了的孩子,一旦有了钱,他消费起来是很的。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