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影壁的建设有严格的等级划分,比如早在春秋时期,《礼记》记载:“天子外屏,诸侯内屏,大夫以帘,士以帷”,意思是天子可以在门外建造影壁,诸侯可以在门内建造影壁,大夫可以用帘遮挡,而士则只能用布帷来遮挡。所以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建造影壁,到了明清时期寻常百姓才可以建造。中国古代使用影壁的等级大概可以分为,等级,大门居中,在门外安置影壁,都是王侯将相的府第。第二等级是大门居中,门内安置影壁。
呈一字形迎门而设的影壁,又称照壁。这种影壁一般设在四合院东厢房南山墙位置。单独建造的,称为***影壁;镶砌在厢房山墙之上与山墙连为一体的,称为坐山影壁。第二种是设在宅门外边的影壁,这种影壁坐落在宅门对面,与宅门有胡同相隔,常见有两种形式:平面呈一字形的一字影壁和平面呈⌒字形的八字影壁。这种影壁或与对面宅院墙壁隔开一段距离,或倚砌于对面院墙之外,主要用于遮挡对面房屋和不甚整齐的房角檐头,给从宅门内出来的人以整齐美观的愉悦感觉。
由四面房子围合而形成的一进式院落,是北京四合院的基本单元。平民百姓的房子大部分是一、二进院落,属小型住宅。三进以上的住宅,都是由有官职地位的豪门大户所居住,因此也格外讲究。院落向大、中型发展,首先是向纵向发展,出现了三进院、四进院乃至五进院。纵向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开始向横向发展从而出现了一主一次、一主二次、两组并列、多组并列等多种宅院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