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改造和加固灌浆:
⑴水泥基灌浆材料接触的混凝土表面应充分凿毛。
⑵混凝土结构缺陷修补,应剔除酥松的混凝土并使其露出钢筋,将修补区域边缘切成垂直形状。
⑶灌浆前应清除所有有碎石、粉尘或其它杂物,并湿润基层混凝土表面。
⑷将拌和均匀的灌浆料灌入模板中并适当敲击模板。
⑸灌浆层厚度大于150mm时,应采取相关措施,防止产生温度裂缝。
灌浆料是以高强度材料作为骨料,以水泥为结合剂,辅以高流态、微膨胀、防离析等物质配置而成。在施工现场只需加入一定量的水,搅拌均匀后即可使用,特点是:高强、早强、自流性高、微膨胀性、抗开裂、耐久性强、可以在-10℃以上环境温度施工。
灌浆料属于技术成熟型产品,用途广泛,可用于设备基础、地脚螺栓、钢结构柱脚底板、桥梁盆式橡胶支座、桥梁伸缩缝、风电场机座预应力张拉锚栓、轨道道钉及各种结构件的锚固;梁、柱截面增大及剪力墙增厚的加固;混凝土接缝、孔洞等灌浆填充、封堵的填充;以及应急抢修及有低温要求的施工工程。
由于水泥基灌浆材料施工时只需加水拌和均匀即可灌注,那么搅拌加水这一步至关重要,这是决定灌浆料是否密实的关键。若是灌浆料在搅拌之时,混入气体或者加水不符,就会导致灌浆料施工有时会出现裂缝、沉降等现象。
加大拌和用水量对增加流动性有利,而对强度、竖向膨胀和泌水率等均会产生不利影响,加水过多会导致灌浆料凝固时间延长、出现裂缝、强度降低,出现泌水,上面会出现一层浮灰,那么便会影响整体施工。
如果产品对拌合用水量非常敏感,水料比增加1%,就会出现表面大量返泡,甚至泌水离析的情况,有效承载面很低,甚至失去承载作用,施工留样强度远低于材料检验强度。为避免出现上述现象,规范规定按产品要求的大用水量,或者说产品能够达到大截锥流动度为检验前提;如果施工时不需要大的截锥流动度,可以降低拌合用水量,这样不会对工程做成不良后果。
用于灌浆料中的骨料,其截面尺寸的范围可从几十毫米直到1/10毫米左右。虽然实际上所用骨料的尺寸是不同的,但均有不同尺寸的颗粒组成,这种颗粒大小的分布便看做级配。在配制低等级灌浆料时,有时使用来自料场的骨料,它含有从之至***小的各种大小的颗粒,可称之为统货骨料或未筛分骨料。在配制高强无收缩灌浆料时,通常采用至少有两组有不同大小颗粒组成的骨料,即细骨料和粗骨料。通常天然砂的粒径下限略小些,约为10um或60um。粒径在2-62um之间的材料算作粉土,更小的颗粒则为粘土。壤土是一种较软的沉积物,有大致相同比例的砂、粉土和粘土组成。尽管小于75um的颗粒含量经常报道,但粉土和黏土对灌浆料性能的影响通常有很多不同之处,因为这些颗粒的尺寸和组成均有所不同。
所有的天然骨料颗粒经过风化和磨蚀的天然过程或用人为的方法可使其破碎成块。因此,骨料的许多性质完全取决于原岩的性质,及化学和矿物组成、岩相特性、相对密度、硬度、强度、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孔结构及颜色等。但另一方面,骨料也具有一些原岩石所没有的性质,颗粒形状和大小、表面结构以及吸水性。所有这些性能对于新拌灌浆料和硬化灌浆料的质量均会有很大影响。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