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加固型)
产品特点
1. 早强、高强:1-3天抗压强度可达30-50Mpa。
2. 自流性高:可填充全部空隙,满足设备二次灌浆的要求。
3. 微膨胀性:保证设备与基础之间紧密接触,二次灌浆后无收缩。粘结强度高,与钢筋握裹力不低于6Mpa。
4. 自密实性:施工《无需使用振捣棒、自行密实》。
5. 可冬季施工:允许在-10℃气温下进行室外施工。
6. 耐久性强:本品属无机胶结材料,使用寿命大于基础混凝土的使用寿命。经上百万次疲劳试验,50次冻融循环实验强度无明显变化。在机油中浸泡30天后强度明显提高。
灌浆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浆料应从一侧灌入,直至另一侧溢出为止,以利于排出设备机座与混凝土基础之间的空气,使灌浆充实,不得从四侧同时进行灌浆。
2).灌浆开始后,必须连续进行,不能间断,并应尽可能缩短灌浆时间。
3).在灌浆过程中不宜振捣,必要时可用竹板条等进行拉动导流。
4).每次灌浆层厚度不宜超过100mm。
5).较长设备或轨道基础的灌浆,应采用分段施工。每段长度以7m为宜。
6).灌浆过程中如发现表面有泌水现象,可布撒少量CGM干料,吸干水份。
7)对灌浆层厚度大于1000mm大体积的设备基础灌浆时,可在搅拌灌浆料时按总量比1:1加入0.5mm石子,但需经试验确定其可灌性是否能达到要求。
8).设备基础灌浆完毕后,要剔除的部分应在灌浆层终凝前进行处理。
9).在灌浆施工过程中直至脱模前,应避免灌浆层受到振动和碰撞,以免损坏未结硬的灌浆层。
10)模板与设备底座的水平距离应控制在100mm左右,以利于灌浆施工。
11)灌浆中如出现跑浆现象,应及时处理。
12)当设备基础灌浆量较大时,应采用机械搅拌方式,以保证灌浆施工。
流动度对灌浆料性能的影响:
表示材料流动性能的方法国际上有三种,即流动度法、漏斗法和坍落度法。它们的限界值分别是:流动度法的限界值≥240mm;漏斗法流出时间范围是(8±2) s;坍落度法的限界值≥25cm.目前,我国普遍采用流动度法考查灌浆料的流动性能。为了满足灌浆施工自行流动的要求,灌浆料的流动度必须大于240mm.国外灌浆料的流动度指标,低规定为240mm.如果没有必要的流动性能,狭小的空间是灌不进去的,达不到饱满填充的效果,即使其他性能再高,对灌浆工程也没有意义。所以,灌浆料的流动度是评价灌浆料质量优劣的首要条件。
灌浆料的流动度随加水率(用水量/干料重量)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加水率过大会出现泌水现象和降低抗压强度。灌浆料加水率的可调节范围应在1%以内。
灌浆料的流动度随停放时间的增加而减小。所以在进行灌浆施工时,对灌入的拌合物要不停地用竹劈子往复拉动,以维护其流动性能。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