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与减水剂的适应性问题
在某次混凝土拌制工作中,发现将少量减水剂掺入水泥中后,水泥硬结状态发生异常变化,几分钟后,水泥凝固速度突然变快,出现所谓的速凝现象,通过分析终确定了造成异常现象的原因:水泥中的石膏、混合材料以及矿物原料等物质不适应减水剂。鉴于以上情况,从业人员在发现混凝土掺入合格的减水剂后流动性变差或者出现速凝现象时,不能采用强行加水的施工方法,而是应当从水泥与减水剂适应性方面入手寻找解决对策,如此方能大程度地保障混凝土成品的质量。在复合使用不同品种外加剂的时候,必须要对其相容性予以高度关注,防止混凝土的性能受到不利影响,比如混凝土发生过度缓凝、假凝或者速凝的现象、达不到要求的塌落度以及导致较差的粘聚性、保水性、流动性等。
因此,在正式使用之前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外加剂相容性试验,确保其满足相应的要求之后才能够正式投入使用。
减水剂的作用及分类
减水剂是在保持混凝土流动度不变的条件下,可减少混凝土用水量,提高混凝土各龄期强度的材料。
减水率不小于8%为普通减水剂:普通减水剂包括木质素磺酸盐类和糖蜜减水剂。
减水率不小于14%为减水剂:减水剂有以下几种,萘系减水剂,树脂减水剂。脂肪族减水剂。对氨基苯磺酸系减水剂,蒽系减水剂。对氨基苯磺酸系减水剂。聚羧酸减水剂。
萘系减水剂是目前使用广泛,用量大的减水剂。萘系减水剂具有减水,早强,高强性能。萘系减水剂非引气型,塌落度损失较大。
对氨基苯磺酸系减水剂性能介于萘系减水剂和聚羧酸减水剂之间。优点:塌落度损失较小。在水胶比小时更为突出。缺点:对不同水泥饱和掺量不同,对掺量敏感,掺量不够效果差,掺量过大容易泌水。使混凝土粘稠性差。因此常与萘系减水剂复合使用,取长补短,效果很好。
聚羧酸减水剂作用机理和减水剂不同。是适应混凝土需要的第三代减水剂。并且有多种分子结构,满足不同性能混凝土要求。它特点减水率高,塌落度损失小,混凝土收缩率低,混凝土表面光洁度好。掺量小。
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创新策略
加强生产,延伸拓展领域
应加强生产及应用技术研究,扩大已研发的外加剂新品种的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加强外加剂的相关技术与应用的研究。一方面要注重传统型外加剂产品的改性,达到降低引气量,减少坍落度,提高减水率,提高强度,使传统外加剂能满足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对已研发的新型外加剂应加强应用技术,在应用面广的混凝土中推广新型外加剂,实现技术与经济的效益双丰收。目前这些类型外加剂的应用量还小,领域还比较窄,应加大推广力度。
加才培养
市场经济是知识性经济,人才是企业及行业不断发展的源动力。现阶段,国内外加剂生产企业缺少技术骨干、技术水平较低、缺少新产品的开发、规模不够大、起点低、造成外加剂质量问题及***问题等。在未来的几年,我国的混凝土外加剂系会也将加大外加剂知识的培训,帮助培养企业各方面的人才。
注重行业品质建设
好的品牌有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现而今,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实质就是品牌与品牌的竞争,品牌已然成为企业及开拓市场的有力,品牌也成为企业发展与生存的必要条件。在品牌化日益重要的今天,混凝土外加剂行业也不例外。中国混凝土外加剂协会鼓励外加剂企业对品牌的培养,平常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要注意融入品牌意识,提高其度。
外加剂经过入库前检测,符合合同约定标准后准予入库。由于减水率的检测结果和混凝土试拌结果会有一定出入,建议入库后对外加剂进行常规检测。检测项目包括,混凝土减水率、固含量等指标。其中,混凝土减水率为关键指标,必须符合要求。经过常规检测,如混凝土减水率波动较大,应取出以往外加剂合格留样进行对比,分析发生变化的原材料是外加剂还是其它原材料。并根据分析结果及时通知质检员调整混凝土外加剂掺量,保证水胶比不超过设计值,进而保证混凝土强度不受影响。同时应立即通知发生变化的原材料供应商进行质量改进。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