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浆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浆料应从一侧灌入,直至另一侧溢出为止,以利于排出设备机座与混凝土基础之间的空气,使灌浆充实,不得从四侧同时进行灌浆。
2).灌浆开始后,必须连续进行,不能间断,并应尽可能缩短灌浆时间。
3).在灌浆过程中不宜振捣,必要时可用竹板条等进行拉动导流。
4).每次灌浆层厚度不宜超过100mm。
5).较长设备或轨道基础的灌浆,应采用分段施工。每段长度以7m为宜。
6).灌浆过程中如发现表面有泌水现象,可布撒少量CGM干料,吸干水份。
7)对灌浆层厚度大于1000mm大体积的设备基础灌浆时,可在搅拌灌浆料时按总量比1:1加入0.5mm石子,但需经试验确定其可灌性是否能达到要求。
8).设备基础灌浆完毕后,要剔除的部分应在灌浆层终凝前进行处理。
9).在灌浆施工过程中直至脱模前,应避免灌浆层受到振动和碰撞,以免损坏未结硬的灌浆层。
10)模板与设备底座的水平距离应控制在100mm左右,以利于灌浆施工。
11)灌浆中如出现跑浆现象,应及时处理。
12)当设备基础灌浆量较大时,应采用机械搅拌方式,以保证灌浆施工。
降雨对混凝土灌浆料浇筑产生的影响
1、混凝土灌浆料配合比发生紊乱。降雨,常使露天堆放的骨料含水量大增,特别是砂子,变化多。计量称重下料时,若仍沿用原混凝土灌浆料配合比,可能出现砂率变小、水灰比增大现场,且波动不稳,以致产生混凝土灌浆料强度值偏低和数值离散。
2、混凝土灌浆料表面水泥浆流失。雨中浇筑混凝土灌浆料,由于雨水流入,使水泥浆随雨水流失,骨料,产生混凝土灌浆料离析,且振捣后的混凝土灌浆料迎雨面的水泥浆被冲刷流失,前者可能引起孔洞,后者可能出现麻面。
3、滞留雨水未排尽,混凝土灌浆料产生孔洞、露筋。混凝土灌浆料浇筑现场如果排水不畅,一些低洼处的模板可能积水,导致混凝土灌浆料产生孔洞、露筋等,例如底层电梯基坑、集水井、核心筒剪力墙根部等。
4、雨中操作困难。降雨过程中,露天作业的工人雨水淋身,视线不清,脚底滑溜,容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平时的要求难以执行,混凝土灌浆料不密实,影响混凝土灌浆料强度。抗渗性和耐久性。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