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面现象 灌浆料局部表面现象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灌浆料表面被***;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灌浆料的水分被吸去,使灌浆料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灌浆料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灌浆料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现象形成麻点。
防治措施 :
1.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灌浆料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灌浆料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2. 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现象无粉刷,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可用1:2或1:2.5水泥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流动度对灌浆料性能的影响:
表示材料流动性能的方法国际上有三种,即流动度法、漏斗法和坍落度法。它们的限界值分别是:流动度法的限界值≥240mm;漏斗法流出时间范围是(8±2) s;坍落度法的限界值≥25cm.目前,我国普遍采用流动度法考查灌浆料的流动性能。为了满足灌浆施工自行流动的要求,灌浆料的流动度必须大于240mm.国外灌浆料的流动度指标,低规定为240mm.如果没有必要的流动性能,狭小的空间是灌不进去的,达不到饱满填充的效果,即使其他性能再高,对灌浆工程也没有意义。所以,灌浆料的流动度是评价灌浆料质量优劣的首要条件。
灌浆料的流动度随加水率(用水量/干料重量)的增大而增大。但是,加水率过大会出现泌水现象和降低抗压强度。灌浆料加水率的可调节范围应在1%以内。
灌浆料的流动度随停放时间的增加而减小。所以在进行灌浆施工时,对灌入的拌合物要不停地用竹劈子往复拉动,以维护其流动性能。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