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色谱特点
①高压:流动相为液体,流经色谱柱时,受到的阻力较大,为了能迅速通过色谱柱,必须对载液加高压。
②高速:分析速度快、载液流速快,较经典液体色谱法速度快得多,通常分析一个样品在15~30分钟,有些样品甚至在5分钟内即可完成,一般小于1小时。
③高:分离效能高。可选择固定相和流动相以达到分离效果,比工业精馏塔和气相色谱的分离效能高出许多倍。
④高灵敏度:紫外检测器可达0.01ng,进样量在μL数量级。
⑤应用范围广: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有机化合物可用液相色谱分析,特别是高沸点、大分子、强极性、热稳定性差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显示出优势。
⑥柱子可反复使用:用一根柱子可分离不同化合物
⑦样品量少、容易回收:样品经过色谱柱后不被***,可以收集单一组分或做制备。此外液相色谱还有色谱柱可反复使用、样品不被***、易回收等优点,但也有缺点,与气相色谱相比各有所长,相互补充。液相色谱的缺点是有“柱外效应”。在从进样到检测器之间,除了柱子以外的任何死空间(进样器、柱接头、连接管和检测池等)中,如果流动相的流型有变化,被分离物质的任何扩散和滞留都会显著地导致色谱峰的加宽,柱效率降低。液相色谱检测器的灵敏度不及气相色谱。
液相色谱仪分类
液相色谱仪依据样品在固定相和流动相分离过程的物理化学原理,可分为以下五种。
1、吸附色谱:
用固体吸附剂作固定相,以不同极性溶剂作流动相,依据样品中各组分在吸附剂上吸附性能的差别来实现分离。
2、分配色谱:
用载带在固相基体上的固定液作固定相,以不同极性溶质作流动相,依据样品中各组分在固定液上分配性能的差别来实现分离。根据固定相和液体流动相相对极性的差别,又可分为正相分配色谱和反相分配色谱。当固定相的极性大于流动相的极性时,可称为正相分配色谱或简称正相色谱;若固定相的极性小于流动相的极性时,可称为反相分配色谱或简称反相色谱。
3、离子色谱:
用微粒离子交换剂作固定相,以具有一定pH值的缓冲溶液作流动相,依据离子型化合物中各离子组分与离子交换剂上表面带电荷基团进行可逆性离子交换能力的差别而实现分离。
4、体积排阻色谱:
用化学惰性的多孔性凝胶作固定相,按固定相对样品中各组分分子体积排阻滞作用的差别来实现分离。以水溶液作流动相的体积排阻色谱柱,称为凝胶过滤色谱;以有作流动相的体积排阻色谱法,称为凝胶渗透色谱法。
5、亲和色谱:
以在不同基体上,键合多种不同特性的配位体作固定相,用具有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作流动相,依据生物分子与基体上键联的配位体之间存在特异性亲和作用能力的差别,而实现对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分子的分离。
色谱法分类
按两相的物理状态可分为:气相色谱法(GC)和液相色谱法(LC)。气相色谱法适用于分离挥发性化合物。GC根据固定相不同又可分为气固色谱法(GSC)和气液色谱法(GLC),其中以GLC应用很广。液相色谱法适用于分离低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热稳定性差的物质。LC同样可分为液固色谱法(LSC)和液液色谱法(LLC)。此外还有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FC),它以超临界流体(界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物相)为流动相(常用CO2),因其扩散系数大,能很快达到平衡,故分析时间短,特别适用于手性化合物的拆分。
按原理分为吸附色谱法(AC)、分配色谱法(DC)、离子交换色谱法(IEC)、排阻色谱法(EC,又称分子筛、凝胶过滤(GFC)、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和亲和色谱法。(此外还有电泳。)
按操作形式可分为纸色谱法(PC)、薄层色谱法(TLC)、柱色谱法。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