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气相色谱,液相的优势在哪里?
液相和气相相比的优势有很多,主要在于应用范围更广。气相只限于容易气化的低分子量物质的分析测定,对象大部分是基础化工原材料;而任何能溶解于某溶剂的物质都能用液相分析,适用对象是分子量从几十到几万的广大范围。在制药、化工、环保、食品等诸多重要领域,液相都已成为主导的分析工具。也有两者都能应用的交叉情况,但液相的制样更简单。液相色谱的出现克服了气相色谱不能直接用于难挥发、热不稳定及高分子化合物的弱点。
色谱柱的技术都有哪些?比如,封尾等,这些技术在应用时都体现在哪里?
色谱柱技术包括填料技术,封尾技术和装柱技术等,填料技术自不待言,填料的差异对色谱柱分离性能和选择性有决定性影响,色谱填料的键合相密度的不同也会影响到填料表面硅羟基外露的多少,进而影响填料的选择性。封尾技术中用到的封尾***的差异也会对色谱柱的性质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体现在色谱填料的pH耐受范围,水相耐受范围,极性强弱等。装柱技术也没有想象中的这么简单,不同固定相、不同粒径、不同柱管内径和长度,装柱工艺都有所不同,要装出紧密、稳定、均一的柱床,更多是一门艺术,需要经验积累。
液相色谱仪
根据应用方向可以分为制备、半制备、分析等类型,使用前两种的应用都是为了制备样品,而后一种则是为了分析样品,做定性定量实验。它们在原理上相同,却也有着各自的区别,现在对前两类液相色谱仪进行比较。
都是制备型仪器,制备、半制备液相色谱仪针对的样品量和分离速度不同,半制备分离纯化的样品量少,由于泵的压力和流速会低一些,分离效率会相对低一些。但它在纯化小样和分离微量元素方面有很大用途。制备型仪器可以用在生产中,比如食品原料中农残去处,***生产中去除无效成分或***成分等。半制备型仪器更多用在实验中,它经常和全自动固相萃取仪搭配使用来更大程度纯化样品。由于泵的功率不同,仪器中各个部分的尺寸和材质也略有不同,半制备型仪器中各部分需要承受的压力较小,处理样品量少,所以从色谱柱到管道、阀门等通量都较小,而制备型仪器就要大一些以应对较大量的样品进入。操作方面基本一致,除了尺寸外没有什么其它实质区别。
20世纪初在俄国的波兰植***学家茨维特(Twseet)首先将植物提取物放入装有碳酸钙的玻璃管中,植物提取液由于在碳酸钙中的流速不同分布不同,因此在玻璃管中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这样就可以对各种不同的植物提取液进行有效的成分分离。
1941年,马丁与辛格用一根装满硅胶微粒的色谱柱,完成了乙酰化氨基的分离,开启了液色谱技术,因此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49年,马丁建立了色谱保留值与热力学常数之间的关系,奠定了***色谱的基础;1952年,马丁与辛格又创立了气液色谱法,分离了脂肪酸与脂肪胺。1966年之前科学家所做的努力,为传统经典液相色谱奠定了基础。
而液相色谱仪的鼻祖则是由斯坦因与莫尔于1958年设计的氨基酸分析仪,这种仪器能够分蛋白质水解的产物。首台商用LC则是由沃特斯公司制造。
1971年之后,液相色谱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HPLC的分析体制也逐步完善。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液相色谱技术已经非常非常成熟,激动人心的新发展日趋减少,人们开始转向相关领域发展,如超临界色谱、毛管电泳色谱、制备色谱等。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