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发展与历史
公元前16世纪,埃及人的玻璃工艺已经达到很高的成就。主要原料就是遍地的沙子,适当加入盐碱湖中的碳酸钠,以及石灰岩煅烧出的氧化钙。
公元后,罗马人才开始用更加精纯的石英砂制造透明的玻璃,吹出大型的玻璃容器——现存壁画中仍可见罗马妇女用圆形的镜子梳妆,那镜子能透过身体的轮廓,显然是玻璃做的
大约在4世纪,古罗马人开始把玻璃应用在门窗上
1291年,意大利的玻璃制造技术已经非常发达。就这样,意大利的玻璃工匠都被送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上生产玻璃,他们在一生当中不准离开这座孤岛。
1674年,英国玻璃大亨乔治·鸦田(George R***enscroft, 1632–1683)在玻璃加入了24%的氧化铅,让玻璃更加容易熔化()。这一方面使普通工业煤炭就足以加热玻璃熔炉,另一方面也使玻璃的半熔融的状态持续更长时间,更容易工业化
1688年,一名叫纳夫的人发明了制作大块玻璃的工艺,从此,玻璃成了普通的物品。
1874年,比利时首先制出平板玻璃。
1906年,美国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机,此后,随着玻璃生产的工业化和规模化,各种用途和各种性能的玻璃相继问世。
玻璃如何制作出来_玻璃发展与历史
玻璃作为日常不可或缺的建筑装饰包装等多功能多方面用材料,给生活带来了便捷与惊喜,玻璃早是在什么时候怎样被制作出来的呢,又是怎样发展成如今赤手可热的“红人”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玻璃的身世。
世界早的玻璃制造者为古埃及人。玻璃的出现与使用在人类的生活里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从4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的遗迹里,都曾有小玻璃珠的出土。
厚的玻璃为什么会是绿色的
为什么“厚的”玻璃更显绿.
和厚度是有关系的,应该平时都注意到大多数普通玻璃从正面看是无色透明的,从侧面看则是淡绿色的.
这现象可以用比尔-郎伯定律(Beer-Lambert Law)解释:
其中A为吸光度,为吸收系数,b为介质厚度,c为介质浓度
这里就不再谈为什么物体会有颜色的原理了.如大家所言,普通玻璃的颜色主要来自于杂质离子,包括亚铁离子(),它有着很小的值(应该是小于1的,平日里见到颜色比较浓的物质如高,大约在10的四次方).这既和它自身的电子排布有关系,也和它周围的配位原子有关系.因为普通玻璃的要求至少要无色透明,所以含铁量(c)自然不能太高.那么可以影响的因素就是厚度(b)了:厚度约大,吸光度越高,意味着亚铁离子吸收的特定波长的光就越多,颜色就越绿.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