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舟早期朱泥紫砂石瓢壶
这件朱泥紫砂石瓢壶,壶把至壶流长度:17厘米,底部直径:12厘米,高度7厘米,底部有等腰三角形的三个支点和“荆山壶隐”篆书方章款识,壶盖内有“顾景洲”篆书方章。从盖内方章的“洲”字,和底部的款识看,这件石瓢壶为顾景舟早期的作品。
紫砂壶整个壶身用朱泥调砂而制,大小比例适中,点、线、面各个部位和谐一体。胎色红中透紫,内涵丰富,整体珠光宝气。集形、气、美于一体,给人予较强的艺术感受。
顾景舟早期朱泥紫砂石瓢壶底部有'荆山壶隐'方章,盖内有'顾景洲'篆书方章
顾景舟先生作为近代紫砂的壶艺大师,以深厚的文人底蕴,高超的技艺为人所称颂。而作为紫砂七老之一,人们往往称景舟先生为光素器的大师,但实则景舟先生乃是紫砂中的全才,除光素器之外,花器、筋囊、花盆、文玩杂件,亦是无一不精的。
顾景舟对中国紫砂事业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以渊博的学识,周密的考证,对紫砂五百多年历史进行梳理,并对紫砂文化名人时大彬、陈曼生、邵大亨、黄玉麟、程寿珍等人的地位、作用及其作品做出了公允的评价。他以精湛的技艺,“壶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在长达六十多年的抟泥奋进中创作了一大批亦朴亦雅、亦古亦今的艺术精品,“景舟壶”是当代紫砂的美神。
我们可以通过顾老的传世作品,一窥景舟先生全才之风貌。
顾景舟早期朱泥紫砂石瓢壶 底部有"荆山壶隐"方章, 盖内有"顾景洲"篆书方章
常规来说,一把紫砂壶从打泥片、裁切工具、做盖流把,再到成型、整理细节,有数百道工序之多,且每道工序都有不同的工具。根据壶型的复杂程度、精细程度,制成生坯可能就需要好几天,多的十数天也有。生坯阴干需要一周时间,烧窑整口差不多也要一周。前前后后加起来,20~30天是基本的。
这其中还没有算上壶艺师构思、设计的时间,画草图、推敲、修改都非常费神费时;也没有考虑天气因素,目前的生产技术尚不足以打造一个恒温恒湿的空间,天气对于紫砂制作来说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