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即新疆白玉
“和田玉”即新疆白玉。又称“昆山玉”、“和阗玉”。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张匡邺出使于阗国时曾在《行程记》正确记述“玉河,在于阗城外。其源出昆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于阗界牛头山,乃疏为三河:一曰白玉河、在城东三十里;二曰绿玉河,在城西二十里。三曰鸟玉河,在绿玉河西七里……故其国中器用服饰,往往用玉。今中国所有多自彼来耳。
这两件宝贝是招财的灵兽。金蟾是只有玉器雕刻上才有的题材,他是三脚的蟾蜍,因其有吐钱的本事,故而成为招财的本领,含有钱的金蟾在摆放时就嘴冲屋内,不含钱的金蟾就冲屋外。貔貅传说是龙王的第九个儿子,因其光吃不拉的特点,所以可以纳财。在汉书“传”上有一段记载:“乌戈山离国有桃拔、狮子、尿牛”。孟康注日:“桃拔,一日符拔,两角者称为。”便是貔貅了。
当下玉器收藏中一味追“白”的趋势其实并不正确,中国古玉器研究会秘书长钟林元称“羊脂白玉不一定越白越好。”所谓羊脂白玉,就是人们对和田玉中的比喻,再加之和田玉每块的颜色温润程度都不完全一样,故所谓的羊脂白玉就永远不可能用一个公式化的固定标准来科学地测定”。我们都知道,羊脂白玉是和田玉中的宝石级材料,是白玉中质纯色白的品相,具备光泽和质地,表现为:莹透纯净、温润坚密、洁白无瑕、如同凝脂,故得此名。业界许多人士就认为羊脂白不是纯白,而是带有油脂光泽的白。在白色中有的可透出微微的***,质地差的也可在白色里透出微微的浅色调。而现如今人们一味向“白色”看齐的做法,显然是对羊脂白玉的误解。
(一)全包裹、微透明了解和田玉仔料的成因,就知道和田玉料呈浑圆状,外表有厚薄不一的皮壳,颜色常有枣红皮、秋梨皮等。浑圆状的存料,皮色必然是全包裹的,巧雕、人工开门子和分割成小块的除外。皮呈微透明、亮亮的或叫“有油脂光泽”,手捂或手握1~2分钟,既见其“出汗”。(二)颜色自然仔料在河床中经千万年冲刷磨砺,自然受沁,它会在质地松软的地方沁上色,在有裂子的地方深入肌理。皮上的颜色应是由深变浅,裂隙上的颜色则由浅至深。这种皮色是很自然的,很喜人,抢眼而不碍眼,并且,色泽随岁月增进愈显亲和力。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