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合成了胆固醇修饰的环糊精衍生物(CD—CHOL)以及偶氮苯修饰的聚化合物(PAA—Azo),通过气液界面组装成功制备了Langmuir膜,由表面压-分子面积等温线表征界面铺展行为,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单层Langmuir膜的形貌进行了表征,进一步通过紫外光谱、圆二色谱、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组装膜中环糊精与偶氮团的自组装过程与主客体识别机理。
对于CD-CHOL水相膜,3394cm-1是羟基(—OH)的伸缩振动峰,2950cm-1为—CH2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峰,1735cm-1处为羰基的特征峰,1685cm-1处为CD中吡喃葡萄糖环的特征峰。此外,对于CD-CHOL/PAA-Azo复合膜的红外光谱,出现来自PAA-Azo分子的C—N伸缩振动,1642cm-1处的NN伸缩振动峰和1685cm-1处吡喃糖环的特征峰。
要通过控制主要原料硅砂的粒度范围来研究高应变点玻璃的熔制特性。通过金相显微镜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测试样品中的气泡大小、成分的均匀性。通过对不同粒度硅砂配合料进行熔制过程的高温观察分析(HTO),探讨硅砂的不同粒度对高应变点玻璃熔制行为和澄清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硅砂粒度控制在100~150目时,样品的气泡含量少,成分较为均匀,熔制、澄清时间较短。

球磨机钢球质量好坏既影响生产率大小,也影响球耗高低,进而影响磨矿介质成本。单纯追求高硬度低单耗是不对的。高硬度及低单耗并不等于低成本,高硬度及低单耗的球往往也价格甚高。高硬度不一定使生产率增加,甚至会下降,只有生产率高才能使各项单耗指标下降。因此,选择钢球的首要标准应该是磨机生产率大及磨矿介质成本低。只有高生产率和低的磨矿介质成本才能有好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及发展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