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物流企业建立发展标准
物流服务层面则主要包含四个方面:运输效率、配送仓储效率、可靠性水平和信息化水平,该层面指标反映了企业的资源利用情况与物流效率,如运输型物流企业的车辆利用率、运输成本、仓储型物流企业的仓储成本等,而可靠性水平如准时交货率,信息化水平如货物跟踪率则体现了企业物流网络建设的完善度与服务质量。
对物流企业自身来说,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物流企业经营者能够对企业一定的经营期内的经营效益做出较为客观地评估,同时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同行业其他企业竞争力情况,有助于企业经营决策者对未来的发展战略做出调整与改善,对不断提升物流企业自身素质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者来说,可以通过“排行榜”寻找***对象,有利于进行***回报的分析及经济利润的风险管理。
仓储管理应具备资讯追溯能力
仓储管理模式 仓储管理应具备资讯追溯能力,前伸至物流运输与供应商生产出货状况,使供应商生产排配与实际出货状况相衔接。同时,仓储管理必须与物流商进行ETD连线追溯,分别是:ETD――离开供应商工厂出货的码头多少量?离开供应商外包仓库的码头多少量?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载具离开出发地多少量?ETA―― 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载具抵达目的地多少量?抵达公司工厂的码头多少量?抵达公司生产线边仓多少量?与库存系统连线补货状况。 仓库在收货时应采用条码或更***的RFID扫描来确认进料状况,关键点包括:在供应商送货时,送货资料没有采购VPO号,仓库应及时找相关部门查明原因,确认此货物是否今日此时该收进;在清点物料时如有物料没有达到包装量的散数箱时,应开箱仔细清点,确认无误,方可收进
智能制造背景下旧园区仓储物流的发展现状
智能制造背景下旧园区仓储物流的发展现状智慧物流是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智慧物流将RFID、传感器、GPS、云计算、WMS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实现物流系统的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可视化和系统化。我国的智能物流建设,从本世纪初开始发展迅速,随着供给侧政策要求不断深化,企业对智能物流仓储的需求也逐步提高。很多粗放型生产的厂房,已经不适应现在的需要,无法满足企业生产的需求,旧厂房的改造问题在城市建设进程中日益凸显出来。当前我国多数制造业仓库的管理,相对比较传统和原始,现场还存在着纸质台账卡记录物品进出信息的情况,对员工经验依赖性大、人工操作量大、效率不高、信息传递慢、存在出错的概率比较高。未通过信息化手段对物料进行精细化管控,容易造成物料呆滞等情况,不仅仓库空间利用率低,而且物流效率也低,使企业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传统的仓库需要通过升级转型来应对不断上涨的成本,更快满足客户订单交付的要求。来自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制约和企业扩张的需要,促使制造业近年来掀起了对物流系统升级改造的热潮,越来越多的旧园区也通过引入信息化和自动化技术进行智能化仓储升级,从而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把握新的发展机遇。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