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在室内养殖应常开门窗,要求饲料通气性良好,以保证蚯蚓新陈代谢旺盛。养殖密度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环境的变化,从而对整体蚯蚓产量及成本都有很大的影响,密度小,虽然个体生存竞争不激烈,每条蚯蚓增殖倍数大,但整体面积蚯蚓增殖倍数是小的,产量低、耗费的人力、物力较多;若放养密度过大,由于食物、氧气等不足,代谢产物积累过多,造成环境污染,生存空间拥挤,导致蚯蚓之间生存竞争加剧,使蚯蚓增重慢,生殖力下降,病虫害蔓延,率,幸存者逃逸等。
这种养殖方法多用来诱集种蚓,也可投放种蚓进行人工养殖。具体方法是: 取农家肥50%、土壤50%,两者混合或分层(肥料和土壤均为10厘米厚, 交替铺放)堆成1-2米宽、0.5米高、长度不拘的肥堆。一般堆放24小时后,采用此法养殖,蚯蚓增重较快。据试验, 6月中旬经10天养殖,体重可增至60-100%,环带显著。在4-10月间比较适于室外养殖。
利用发酵物生热的做法,是在养殖床底铺一层20厘米厚的新鲜马粪,也可以掺部分新鲜鸡粪,粪的含量在50%左右,踏实后上面铺一层塑料膜,塑料膜上面放蚯蚓和饵料。
蚯蚓系杂性动物,家畜,工农副业,公共场所的许多有机废弃物均可作为它的饲料。它喜食蛋白质,糖分多的食物,特别喜食腐烂的东西;不喜食生的和含单宁,酸质多的食物。食物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 蚯蚓的繁殖率和蚓粪的成分,如赤子爱胜蚓,以牛粪,马粪或泥炭为食物的,与以垃圾,麦秸,堆肥等为食物的相比,其产卵数后者为前者的1/10,差别很大。
蚯蚓的日常管理冬季在室外按规模大小采用多种增温方法,争取蚓床低温度在10~15℃以上,以提高蚯蚓生长和繁殖速度。
在冬季利用太阳能养蚯蚓,使用竹架塑料棚,***少、效果好,平均每天增温10℃,按低温期150天算,累计增温1500℃,等于平均气温20℃的75天积温,比一般养殖户多2个月生长期,蚯蚓生长快,产卵早,孵化早,上市早,为全年高产打好基础。在塑料棚的东西北三面挂上草帘子,上下固定,以防风保温。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