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家庭蚯蚓养殖技术和销路18年行业经验 高守晨免费提供机器
作者:高守晨2021/11/30 1:51:37
企业视频展播,请点击播放
视频作者:亳州市高守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标题3演示(可以不写标题)

另外,养殖场的地势要比周围的地势高,不仅没有水患的可能而且充足的水源也要无污染,蚯蚓的一个习性是喜湿怕干,如果土壤太湿,它就会寻找湿的地方逃走,如果水分太大,它会随着水流流走,或者说有积水的话会造成淹死,这就是我们在看到下雨的情况下,第二天出来很多蚯蚓逃走的那种现象。薄饲勤除成蚓每月投料2次,除蚓粪、取蚓茧或倒翻饲育床3~4次,每次给料厚度为15~20厘米,始终保持饵料新鲜透气,创造蚯蚓佳生态环境。

密度控制家庭蚯蚓养殖技术和销路的佳密度,以每平方米2.8~3.1公斤或每平方米2万条为宜,在此范围内,投种少、产量高。前期幼蚓养殖密度可稍大于每平米3万条或每平方米2.5公斤;后期幼蚓至成蚓养殖密度可逐渐降至每平方米2万条左右。进行密度控制应与轮换更新结合起来,将种蚓床、孵化床、前期幼蚓床、后期幼蚓床按1∶1∶2:4的面积比建造,结合扩床养殖,即可达到控制密度的要求。选择场地的第四个要求是环境要相对稳定,没有太大的噪音,比如临近公路的地方,由于运输繁忙,噪声大,就不能建设养殖场

蚓床管理蚯蚓生活的适宜温度是15~30℃,低于12℃就停止繁殖,超过35℃就有热死的***。因此,高温季节应注意洒水降温,冬季注意覆盖,增温保暖。一年中,4~5月份是生长繁殖旺季。在适宜条件下,蚯蚓每隔7~8天产卵一次,每卵可孵出3~4条小蚓,幼蚓一般60~90天可成虫,4个月长成。在养殖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每月添料一次。要定期清理蚓粪并将蚯蚓分离出来,蚯蚓在土壤肥力的过程中影响很大,所以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它通过取食、消化、排泄和掘穴等活动在它的体内外形成众多的反应圈,从而对生态系统的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产生影响。


商户名称:亳州市高守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