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下翻动驱赶法:在养殖床表面,用多齿耙疏松表面的床料,等待蚯蚓往下钻后,用刮取表面的蚓粪,反复进行疏松床料和刮取蚓粪,蚯蚓集中在底层,达到收捕成蚓的目的。采用此法收取,效果很好,这种方法简便,一人一天可捕集蚯蚓150千克。合理采集蚯蚓可使全年蚯蚓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原则是抓大留小,即将多数已性成熟的蚯蚓采集出大部分,采后保持合理密度才能提高繁殖基础。
基料消耗以后,需要喂饲料,一般采用块状料投喂法。加料时,先把饲料面上的陈旧料连同蚯蚓向饲养面的一方堆拢,蚯蚓的日常管理然后在空白面上加发酵好的饲料。 蚯蚓的放养密度与蚯蚓的种类、生育期、养殖环境条件(例如食物、养殖方法和容器)、及管理的技术水平等有密切的关系,以箱式养殖放养密度高,在一平方米面积,先在饲养容器内放上10~30厘米厚的基料(即发酵腐熟的蚯蚓饲料),蚯蚓的日常管理然后在饲养容器的一边,自上而下挖去宽3~6厘米的基料,在此处加入取自地下33厘米以下的泥土。
蚯蚓的日常管理所以在养殖蚯蚓时适时扩大养殖床,调整养殖密度,取出成蚓,这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种蚯蚓数量,应控制在每平方米1万条以内,生产蚓群每平方米3公斤(2-3.1万条),前期幼蚓3万条/平方米,后期下降到2万条。所谓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容积中的蚯蚓的数量。在蚯蚓的生活环境中,必须有足够的新鲜空气。
其感受范围从紫到绿,敏感的是蓝光。蚯蚓用通过蓝色滤的日光照射3小时后即。用通过橙色滤的日光照射二,三天后才。及时喂给蚯蚓充足的饵料,是保证蚯蚓快速生长的重要措施。将饵料采用 堆块上投法,厚度为10厘米,不要将床面盖满,不求平整,以便分离蚯蚓。蚯蚓怕直射光,强光下十分钟即。 经过1~2天,陈旧料堆内蚯蚓纷纷进入新鲜饲料堆中,再移去上面的旧饲料( 蚓粪),蚯蚓和卵就这样分开了、陈旧料中有大量,收集后另行孵化。食物是影响蚯蚓的一个长期的、关键的生态因素。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