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经常需要针对孩子的行为问题进行直接干预,也往往需要指导家长和老师配合协作,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但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发现了一些普遍的规律。比如,「问题行为」得不到解决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家长/老师的奖励和惩罚措施不当,无法实现***预期的效果;2.行为干预措施的落实不力,缺乏协作,导致孩子「见缝插针」、「专挑软柿子捏」、「屡教不改」。
孩子的哭泣声确实很让人心烦,导致我们无法理性地处理问题。而且父母的情绪碰撞到孩子的情绪,会让事情变得很糟糕。尊重孩子哭的权利。俗话说得好,“子不教,父之过”。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除了要以身位则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在孩子犯错的时候给予正确的教育并对其纠正。孩子喜欢发脾气哭闹,这个叫症状,就是他发烧的表现,你不能给它只吃药,告诉他你别哭了你别闹了一点儿用都没有,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分析孩子哭闹这一种表现背后有多少可能性。
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希望家长学点儿东西,看事物的时候,看孩子行为的时候,能用眼去看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想法、情绪和价值感。如果孩子还不大懂得用语言说出这些感受,父母也可以帮助孩子形容,例如“我知道跟朋友说再见是很难过的事”,让他学会怎么表达和承认自己的情绪。孩子由于感统失调、语言障碍、注意力障碍等深层原因出现的问题行为仅仅是表面症状,只有人士才能够评估、诊断和干预。所有不对症的干预往往徒劳无功。
我们一定要知道孩子的行为背后其实是另有隐情的,如果只盯着孩子的这个症状,就是他的行为,你永远也帮不了你的孩子。要矫正错误的行为不是那么容易的,尤其是处于***期的孩子,想要把孩子错误的思想和行为纠正过来,往往要花费好大一番力气。在我们的临床工作中,经常需要针对孩子的行为问题进行直接干预,也往往需要指导家长和老师配合协作,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但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发现了一些普遍的规律。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