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发育和发展的路上,很多表现都是正常合理的,而非总是「问题」。家长/老师如果矫枉过正、只堵不疏,反而会引发更多真正的问题。家长/老师在面对孩子的「问题行为」时,在「给予自由」和「过度管理」之间摇摆不定,而实际上「自由」与「管理」并不冲突;孩子由于感统失调、语言障碍、注意力障碍等深层原因出现的「问题行为」仅仅是表面症状,只有专门的人士才能够评估、诊断和干预。所有不对症的干预往往徒劳无功。
我们一定要知道孩子的行为背后其实是另有隐情的,如果只盯着孩子的这个症状,就是他的行为,你永远也帮不了你的孩子。我给大家举个简单的小例子:一个家长说他的孩子上***园上的好好的,忽然有一天不去了,然后回家以后跟妈妈说“妈妈,我再也不去***园了”这位妈妈就很着急,就跟孩子做思想工作,做了两个多小时,越做这个孩子越崩溃,实在崩溃的不行了,这个家长才给我发信息“老师,我该怎么引导他,明天才能去上这个***园”。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希望家长学点儿东西,看事物的时候,看孩子行为的时候,能用去看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想法、情绪和价值感。
一些家长试遍了周围人的方法、看遍了育儿书籍,但孩子的问题仍然顽固甚至加重,家长愈发无助,使得父母与孩子常处于紧张的状态,孩子往往被误认为故意不听话,父母则被指责为管教不当。孩子的哭泣声确实很让人心烦,导致我们无法理性地处理问题。而且父母的情绪碰撞到孩子的情绪,会让事情变得很糟糕。家长一定要知道孩子的行为是因为孩子的心里已经有了问题,于是他的不良行为表现出来的症状。这是孩子发出的信号,我出问题了。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