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发育和发展的路上,很多表现都是正常合理的,而非总是「问题」。家长/老师如果矫枉过正、只堵不疏,反而会引发更多真正的问题。家长/老师在面对孩子的「问题行为」时,在「给予自由」和「过度管理」之间摇摆不定,而实际上「自由」与「管理」并不冲突;孩子由于感统失调、语言障碍、注意力障碍等深层原因出现的「问题行为」仅仅是表面症状,只有专门的人士才能够评估、诊断和干预。所有不对症的干预往往徒劳无功。
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孩子各种错误行为,不少父母经常采取惩罚孩子的方式。惩罚虽能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但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管孩子哭的有没有道理,哭泣背后的情绪都应该被接纳。因为情绪不分对错,应该分对错的是孩子的行为,对于错误的行为坚决不能让孩子去做,一定要给他一定的界限,才不会惯出一个熊孩子。那么孩子能够改变能够变得更好的原动力,是感受到了父母的爱与支持,而不是打与骂。
孩子的正确行为应该得到夸赞,错误的行为就必须进行矫正,否则孩子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终导致回不了头,把一生都毁了。家长/老师在面对孩子的问题行为时,在给予自由和过度管理之间摇摆不定,而实际上自由与管理并不冲突。家长和老师要***他们多参加多种体育活动,如跑步、打球、爬山、跳远等,如有条件,应安排他们做一些室外内活动,使他们过多的精力能释放出来。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