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压力机起源于公元15世纪的德国,有个叫约翰·唐地贝格的人发明了一种活字印刷机,涂上油墨的活字板通过螺旋装置被压摁在纸上。这种机器被当作榨葡萄和橄榄油的木制螺栓压榨机来使用,可以说是所有压力机械的起源。它采用的是逐步花时间压缩的施加静压方式。
螺旋压力机的历史
在欧洲的博物馆中,同样陈列有通过静压进行热锻造的螺旋压力机。据推测是在中世纪,用于制造城市及教会的钢制门窗及五金部件的。
导向装置 模架采用双导向装置,保证模架导向精度与刚度。导向装置分别有导柱、导套外套、内衬、刮油环组成。导套结构选择组合式结构,便于导向装置精度修复,导套外套用材选用42CrMo,热处理硬度38~42HRC,加工粗糙度内外径为1.6mm。
斜楔 斜楔用于贯穿锻模固定模块。材料选用45钢,热处理硬度略小于模块硬度。采用斜楔压紧能将模块牢牢固定,同时装拆方便,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顶出装置 由于螺旋压力机本身上下各带有顶料装置,可在模架设计中预留顶出孔,供顶出不易出模或卡模锻件用。我们对模架进行了改进优化,使其即能适用方形锻模又能适用于圆形锻模。加工一个与方形模块外形一致的压板,再在压板的内部加工一个与圆形镶块模相匹配的内孔,装模时圆镶块外套上方形压板,组成一个“方形模块”,然后用紧固方形模块的方式安装到模架上。改进后的设计增加了模块规格和配套楔块规格,使其功能和适应性得到提高。
在锻造中,我们常遇到大设备做小锻件的情况。为了充分发挥设备能力,解决“大马拉小车”的问题,通常采取一模多锻的方式,在这种模架上也做了大量尝试,并取得了很好效果。对于方形模块我们采取几个模膛对称布置。典型的是卡车上球座锻件锻模,这个锻件分模面不是平面分模,在锻造过程中水平分力较大,如果单靠平衡锁扣来平衡水平分力势必要相应增加模块体积,采取锻件对称布局让锻造件分模面也成为对称布局,使锻件本身水平分力就得到了抵消,同时把两个模块并列放在一个模架内,来实现了“一机多模”,这样的锻造方式大幅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与锻造效率。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