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Nabla钢轨扣件,法国铁路所用钢轨扣件的结构形式,一直是以弹片作为扣件的4.1RN型钢轨扣件扣压件,并在世界上首先在双块式混凝土枕使用了双重弹片式RN型钢轨扣件。
这种钢轨扣件适用于混凝土枕或RS双块枕,都不用铁垫板,其基本结构为弹片有螺栓不分开式扣件。弹片兼有扣压钢轨和提供横向弹性及抵抗横向推力的功用。弹片形部位放在承轨台直径18mm的凹槽内,两者之间还放有一个厚8mm的半圆形缓冲垫,以缓冲和传递钢轨横向作用力。轨道弹性由轨下胶垫提供,为增加弹性性能,其厚度为9mm。该扣件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维护,维修工作量很少,轨道几何形位保持良好,使用广泛。
Nabla型钢轨扣件,为适应TGV高速铁路的发展需要,191年研发使用了Nabla型钢轨扣件。Nabla型扣件也是一种有螺栓不分开式弹片扣件,广泛用于既有线主要干线、TGV高速线和无碴轨道上。该扣件用T型螺栓固定,并用螺距小的螺母上紧弹片,弹片扣压钢。根据TGV多年的运营经验,无扣件螺栓松弛现象,故改全区间检查为部分区间检查,省去大量扣件螺栓复拧作业。该扣件采用100M/m的轨下胶垫,并以尼龙垫块作为绝缘部件。安装时,通过对固定间凸起的弹片与尼龙垫块的两点接触,实现双重扣压方式,以追随钢轨下沉,增大弹性,抵抗横向推力。不需用任何防爬装置。但这种扣件不能调高,调距也有限。
双重垫板型钢轨扣件,Monaco隧道内无碴轨道上的双重垫板型钢轨扣件。它是在隧道内平滑的凝土板上用钻头打孔,埋入螺栓,配以刚度为25MN/m的双重垫板和双重衬垫,主要是考虑降低振动。
钢轨扣件是轨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减轻支承结构的负担的、保证轨道电路的正常工作和行车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钢轨扣件的发展促进了混凝土枕轨道的发展。日本有些学者甚至认为,日本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的成功运营,部分归功于102型扣件良好的性能。随着具有弹性好,钢轨左右和高低位置调整能力大等性能的钢轨扣件研发,促进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的推广使用,钢轨扣件的研发和制造也成为一个大产业。
我国早在1953年就开始了钢筋混凝土轨枕和配套扣件的研究,从早的刚性扣件到20世纪80年代末所有正线轨道均采用弹性扣件,扣件的研发水平和制造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也是研发无砟轨道及其配套扣件早的***之一,1956年开始研发,1965年先后在成昆线、京原线、太焦线、枝柳线、南疆线等长度超过1km的隧道内铺设无砟轨道及其配套扣件。进入21世纪后,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适应无砟轨道的新型钢轨扣件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钢轨扣件是轨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联结钢轨与支承结构(俗称轨下基础)的重要部件。近半个多纪以来,由于钢轨扣件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混凝土枕和无砟轨道的推广应用。系统介绍有关扣件的基本知识、国外和我国混凝土枕和无砟轨道用钢轨扣件的发展、我国干线铁路和高速铁路的主型扣件,扣件的设计和计算、扣件的室内试验和运营试验以及扣件参数的现场测试等。
我国是木材十分匮乏的***,而铁路木枕耗费大量的木材。随着我国铁路建设事业的发展,木枕的供应远远满足不了铁路建设的需要。因此早在1953年我国便开始进行钢筋混凝土轨枕和配套扣件的研究。经过不断的改进,逐步形成了我国自成系统、用于不同环境的混凝土枕钢轨扣件。由有砟轨道维修工作量大,在长大隧道内线路维修困难,我国从1956年开始进行包括混凝土道床在内的新型轨下基础的研究,并从1965年开始,先后在成昆线、京原线、丰沙线、太焦线、枝柳线京通线和南疆线等长度超过1km的隧道内和少数混凝土梁上铺设整体道床(混凝土道床)轨道。后来经过不断的试验和改进,发了可用于无砟无枕混凝土梁上和长大隧道无砟轨道扣件。在收国外同行***技术的基础上,研发了用于高速铁路的钢轨扣件。
螺栓扣板式扣件,1957年11月在京门线进行了钢筋混凝土轨枕铺设试验,共铺设了966根双杆式混凝土轨枕,配套的扣件的螺栓扣板式扣件。设计时,参考了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扣件,在轨枕中预设了卡板,扣件组装时使T形螺栓的头部穿过轨枕的预留孔和卡板的长方孔并旋转90°,使T形螺栓的头部被卡板卡住然后装上扣板、弹簧垫圈并紧固螺母,使扣板扣压轨底。螺栓扣板式扣件容易组装和拆卸,但一旦卡板活动或损坏,就难以修理和更换,此外由于列车运行时的振动引起螺母松动,当螺栓下垂到一定程度后便会发生转动,致使螺栓从卡板中脱出,影响行车安全,因此该扣件没有大量推广使用。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