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出,随着安装角增大,风机的全压效率也随之增大,呈现出平移特性。这主要是由于当安装角不是很大时,适当增大安装角,便增大了来流气流角,压力随之增大,翼型的特性得到充分利用,因而效率逐渐升高。安装角为β=32°时,电机已经出现超载,如果安装角过大,会使阻力迅速增加,气流的能量损失增大,叶率也会更大,电机超载愈加严重,从而使风机的效率下降。
由图5可知,前吹风机改为后吹后,风机全压性能明显下降。叶顶间隙相同,Q=16 000m3/h时,风机吹风方式由前吹改为后吹后,全压下降了50Pa左右。由图6可知,吹风方式由前吹改为后吹后,全压效率也大幅下降,叶顶间隙同为5mm时,风机由75%下降到65%。这是因为采用前吹时,电机处于叶轮的进气侧,进气侧风速较出气侧小,气体冲击电机的能量损失也较小,气流经过电机时产生扰流,但对叶轮对气体做功的影响并不大;
而采用后吹形式时,电机处于叶轮的出气侧,叶轮做功将气体高速排出,气体碰撞电机产生能量损失显然大于前吹时的能量损失,而且电机直径大于轮毂直径,电机挡住了叶片底部的出风通道,减小了风机出风面积,风机全压和全压效率出现下降也是必然。由此可见电机布置位置对流动影响很大,但是考虑到客户要求的安装条件以及行业标准实际,市场对后吹结构的风机仍有需求。
风机反风装置总体结构的设计及工作原理
整个风机系统分成三部分:A部分——轴流风机:B部分——风机换向机构;C 部分(包括C1、C2)
——风筒移动机构,如图1所示。风机正向工作时,气流如图中实线箭头方向所示。当需要反风时,通过预先设置的一系列程序指令执行反风动作:首先执行停机指令,然后通过控制装置将风筒移动机构 C1 、C2 与风机沿轴向分开,并各自沿轴向向两侧移动预定的一小段距离,再由风机换向机构将风机绕垂直于其轴线的纵向对称轴旋转180°,后再通过控制装置使风筒移动机构C1、C2 回移复位,并完成与风机的对接,使二者快速牢固连接,从而完成了反风动作;按下启动按钮,风向立即改变,如图中虚线箭头所示。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