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屋顶的造型适应内部结构的性能和实际用途的需要而产生的。飞檐翘角的大屋顶,既是为了排除雨水、遮阴纳阳的需要,解决了建筑物的稳定功能,又增加了建筑物外形的优美曲线,把实用与美观恰当地结合起来,可以说是适用与美观的统一佳例。然而,成就这一结构艺术的,正是因为有了斗拱的应用,使得中国古建筑屋顶成为经典艺术代表。
千百年来的中国古建筑因为有了斗拱,在历史中静默,傲然于尘世,饱经风霜,受尽洗礼,却依然坚挺地,给人撑起一片深远的天空。飞檐反宇,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无时无刻不散发着一种不动声l色的美。
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中重要的符号。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构件,为了保护房屋的墙体和门窗免受日晒、雨淋的损害,房屋屋顶四周需要有挑出的屋檐,斗拱的作用就是由柱头和梁上伸出支托住屋檐,并将它的重量经过梁、柱传递至地面。在宋代的建筑学著作《营造法式》中有详尽的规范。宋代称斗拱为“铺作”,根据其所在位置不同又分为三种—柱头铺作、转角铺作、补间铺作。总铺作的次序规定:出一跳为之四铺作,依次类推。八铺作就应该是斗拱的较高规格了,斗拱的构造精巧,复杂,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斗拱由很多小尺寸的木构件在水平和竖向拼插、叠加而成。尽管这些木构件尺寸很小,但当它们组成一个斗拱整体时,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在一般情况下,斗拱位于屋檐的下方,承担整个屋顶的重量,并把该重量向下传递给额枋、柱子。紫禁城古建筑屋顶有着厚厚的泥背层,但能够被斗拱轻松承担,且斗拱不会产生***,可反映斗拱有很好的竖向承载能力。
斗拱它位于柱梁之上,一个一个单体构件相融相合,亲密地组合成一体,环环相扣,如蟒蛇缠绕,与屋顶相衔,可以说承上启下。它有着一种结构的震慑力和感l染力,只因承受了难以承受的扭曲和重压,才藏头缩尾,在急剧的痛苦中将自己折叠起来。这是一种稳妥牢固的姿态选择,千万年都不会松动变形。
斗拱所承担的责任是大的,压力也是大的。它处在一个关键的力的契合点上,默默无声地进行着力的分解,这是一种有修养有耐性的分解,不张扬,不卖弄,以其个性化的魅力与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尊重,终至成为一个有价值的符号,一个具表现力穿透力的符号。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