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中重要的符号。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构件,为了保护房屋的墙体和门窗免受日晒、雨淋的损害,房屋屋顶四周需要有挑出的屋檐,斗拱的作用就是由柱头和梁上伸出支托住屋檐,并将它的重量经过梁、柱传递至地面。在宋代的建筑学著作《营造法式》中有详尽的规范。宋代称斗拱为“铺作”,根据其所在位置不同又分为三种—柱头铺作、转角铺作、补间铺作。总铺作的次序规定:出一跳为之四铺作,依次类推。八铺作就应该是斗拱的较高规格了,斗拱的构造精巧,复杂,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古代的冶金技术和材料科学尚不发达,还不足以制造出理想的钉子或是黏性材料。而且可以想象,无论是钉子还是胶水,都难免会***木材本身的完整性,一次加工完成之后,就再难改动或是拆装,很不方便。可能也是出于这些考虑,我们的古人发明了“榫卯”。榫卯的用途非常广泛,大到殿l堂、屋架,小到家具、器械,凡是用到木材的地方,几乎都离不开榫卯。过去玩儿的孔明锁、今天玩儿的乐高,其实都是榫卯。
如此一来,再去理解“斗拱”的概念也就不太困难。斗拱的命名逻辑和“榫卯”相同,也是由“斗”和“拱”两个主要构件组成:方方正正、形似米斗的是“斗”,长条状、似弯弓的是“拱”;除此之外还多了一个斜向构件,称作“昂”。斗拱的搭接方式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榫卯:斗中间的凹槽内放置拱、拱两端的凸起处再放置斗,如此由下至上、交替反复,构建起一攒完整的斗拱结构。
斗拱可以形象的比作是:一根茎上生出灿烂莲花,或隐或现的柱顶,拱托着斗,斗托着拱,一朵一朵在巨大屋檐的阴影里,绽放开去,斗拱不是建筑的全部,却往往是耀眼夺目的所在,不可否认斗拱是中国建筑中至美的元素,有时甚至会被错认为只有天工才能完成。
斗拱所带来的装饰效果,成了主人的豪富之气与匠人的奇技巧思的集中体现,也顺理成章地成了各种民间夸比竞赛行为的爆发点,于是以斗拱为主题,所产生的装饰做法形形***,全都繁复异常、夺人眼球,束缚一旦被打开,就会插上想象的翅膀,斗拱除了激发艺术上的夸张浪漫,也会让一向以严谨著称的中国工匠,做出许多可爱的举动。
斗拱是中国古代木构造修建中具有特点的一种仿古构件,某种程度上也可称得上是中国古代传统木构造修建的标志。斗拱是靠榫卯构造将 一组斗拱小木构件彼此叠压组合而成的一类构件,用于柱顶、额枋、屋檐及构架间,起承重衔接效果。斗拱的前史十分悠长,不一样年代,斗拱的构成和形态 各不相同,但根本都由两个功用件构成:一是中式古典装饰横向或纵向用于承托枋梁的“拱”,二是坐落“拱”间,承托衔接各层“拱”的方形构件“斗”。“斗拱”的称号也由此而来。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