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屋顶的造型适应内部结构的性能和实际用途的需要而产生的。飞檐翘角的大屋顶,既是为了排除雨水、遮阴纳阳的需要,解决了建筑物的稳定功能,又增加了建筑物外形的优美曲线,把实用与美观恰当地结合起来,可以说是适用与美观的统一佳例。然而,成就这一结构艺术的,正是因为有了斗拱的应用,使得中国古建筑屋顶成为经典艺术代表。
千百年来的中国古建筑因为有了斗拱,在历史中静默,傲然于尘世,饱经风霜,受尽洗礼,却依然坚挺地,给人撑起一片深远的天空。飞檐反宇,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无时无刻不散发着一种不动声l色的美。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构件,它由斗、拱、翘、昂、升五个基本部件组成。斗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
斗拱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份,其功用在于承受上部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一般上,凡是非常重要或带纪念性的建筑物,才有斗拱的安置,斗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结构的关键性部件,在横粱和立柱之间挑出以承重,将屋檐的荷载经斗栱传递到立柱,斗栱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中国古典建筑显著特征之一。
虽然如今的仿古建筑,与传统的古建筑相比,无论是在整体气质上还是技艺精致上,都无法比及。但是在某些地方,依然延续了古建筑的一些传统技艺。比如:仿古建筑上的斗拱结构,与传统的斗拱结构相比,虽然形似但是在技艺上已经有很大的区别,就材质而言,大部分仿古建筑都是安装的水泥斗拱结构,而且在形神上也无法做到传统的斗拱结构的灵动轻盈的感觉,但是这也是表明了现代人对中国古建筑技艺的一种很好的传承。
像如今的建筑中,除了仿古建筑会沿袭采用斗拱形式以外,新型建筑也会借鉴斗拱建筑形式,比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上海美术馆新馆等。所以,不管是古代建筑还是现代建筑,斗拱都可以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
严谨的来说,榫卯是结构连接方式,斗拱是起结构作用的建筑承重构件,说成是“斗拱结构”,“榫卯结构“都不太严谨。他们的关系是,在建造过程中,斗拱的部分构件采用了榫卯的连接方式。在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与家具中,榫卯的连接方式是广泛应用的,各种精巧榫卯构件不胜枚举。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