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12 月, 日本磨粒加工研究会举办了“ 去毛刺工艺讲座” , 会上发表了磨粒、砂布、超声波、化学、电解等方法去除毛刺的。1972 年, 小山株式会社研制的铸件去毛刺机、日本小松制作所的汽缸体自动去毛刺装置均获得日本自动化机械奖。日本东京芝浦电气生产技术研究所的高孝哉对20 余种主要的去毛刺方法的去毛刺原理、毛刺的大小、位置、去毛刺零件的形状、自动化难易程度、作业设备费用、特征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论述。
电解利用电解作用去除金属零件毛刺的一种电解加工方法,英文简称 ECD 。将工具阴极(一般用黄铜)固定放置在工件有毛刺的部位附近,两者相距一定的间隙(一般为 0.3 ~ 1 毫米)。工具阴极的导电部分对准毛刺棱边,其他表面用绝缘层覆盖起来,使电解作用集中在毛刺部分。加工时工具阴极接直流电源负极,工件接直流电源正极。压力为 0.1 ~ 0.3 兆帕的低压电解液 ( 一般用或水溶液 ) 流过工件与阴极之间。

。特别适合其他工艺方法无法解决的具有复杂型腔、相贯相交孔系、深孔、盲孔、螺纹孔等去毛刺难度较大工件的去毛刺处理。可用于黑色、有色金属及热塑性塑料等非金属材料工件的去毛刺和金属压铸件、塑压件的去飞边处理。由于它的加工效率极高,用于生产的直接成本低廉,特别适合大批量连续生产环境使用,是规模化工业生产理想的加工设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