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拥有以下几种应用特点
(1)拥有良好的集成度; (2)单片机自身体积较小;(3)单片机拥有强大的控制功能,同时运行电压比较低;(4)单片机拥有简易携带等优势, 同时性价比较高。单片机主要应用于下面几种领域当中,分别是:自动化办公、机电一体化、和军事领域、 航空航天领域、汽车电子设备、***设备领域、商业营销设备、计算机通讯、家电领域、日常生活和实时控制领域等。
求个单片机89S51 12M晶振 用定时器延长10分钟,控制1个灯就可以
可以设50ms中断一次,定时初值,TH0=0x3c、TL0=0xb0。中断20次为1S,10分钟的话,需中断12000次。计12000次后,给一IO口一个低电平(如功率不够,可再加扩展),就可控制灯了。
而且还要看你用什么语言计算了,汇编延长准确,知道单片机工作周期和循环次数即可算出,但不具有可移植性,在不同种类单片机中,汇编不通用。用c的话,由于各种软件执行效率不一样,不会太准,通常用定时器做延长或做一个不准确的延长,延长短的话,在c中使用汇编的nop做延长。
单片机发展简史
单片机出现的历史并不长,但发展十分迅猛。它的产生与发展和微处理器(CPU)的产生与发展大体同步,自1971年美国英特尔公司首先推出4位微处理器以来,它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下面以英特尔公司的单片机发展为代表加以介绍。
1971年~1976年
单片机发展的初级阶段。1971年11月英特尔公司首先设计出集成度为2000只晶体管/片的4位微处理器英特尔4004,并配有RAM、 ROM和移位寄存器, 构成了首台MCS—4微处理器, 而后又推出了8位微处理器英特尔8008, 以及其它各公司相继推出的8位微处理器。
1976年~1980年
低性能单片机阶段。以1976年英特尔公司推出的MCS—48系列为代表, 采用将8位CPU、 8位并行I/O接口、8位定时/计数器、RAM和ROM等集成于一块半导体芯片上的单片结构, 虽然其寻址范围有限(不大于4 KB), 也没有串行I/O, RAM、 ROM容量小, 中断系统也较简单, 但功能可满足一般工业控制和智能化仪器、仪表等的需要。
1980年~1983年
高的性能单片机阶段。这一阶段推出的高的性能8位单片机普遍带有串行口,有多级中断处理系统, 多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片内RAM、 ROM的容量加大,且寻址范围可达64 KB,个别片内还带有A/D转换接口。
1983年~80年代末
16位单片机阶段。1983年英特尔公司又推出了高的性能的16位单片机MCS-96系列,由于其采用了很新的制造工艺, 使芯片集成度高达12万只晶体管/片。
1990年代
单片机在集成度、功能、速度、可靠性、应用领域等多方位向更高水平发展。
单片机-从工农业生产领域来看
在工业中运用的大量工业机器人,其控制柜中的控制主板也镶嵌着单片机;在工业加工中的各种数控机床,其主控制系统中都有单片机的存在,它作为电路的***处理器,来处理不同的输入信号,然后通过程序运算后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去控制机床的各个执行机构,实现机床的协调运转;还用农用的各种加工机械其智能化也在不断提高,这也是由于微处理器的应用。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