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STC口袋机生产厂了解更多 杰创科技
作者:杰创科技2022/4/10 16:57:18






单片机的基本功能

1.8位数据总线,16位地址总线的CPU;2.具有布尔处理能力和位处理能力;3.采用哈佛结构,程序存储器与数据存储器地址空间各自***,便于程序设计;4.相同地址的64KB程序存储器和64KB数据存储器;5.0-8KB片内程序存储器(8031无,8051有4KB,8052有8KB,89C55有20KB);6.128字节片内数据存储器(8051有256字节);7.32根双向并可以按位寻址的I/O线


;8.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8052有3个);9.一个全双工的串行I/O接口;10.多个中断源的中断结构,具有两个中断优先级;11.片内时钟振荡器。




单片机的有些程序需要调用延长程序,如何能合理的安排循环次数以及空操作的个数?

以下内容由杰创永恒为您提供,今天我们来分享单片机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同行业的朋友有所帮助!

用汇编的话就根据你的当前晶振频率去推算你的指令周期,然后结合你需要延迟的时间,编写延迟程序,用C的话还是要看后面生成的汇编码是什么样的了。     





单片机发展简史

单片机出现的历史并不长,但发展十分迅猛。它的产生与发展和微处理器(CPU)的产生与发展大体同步,自1971年美国英特尔公司首先推出4位微处理器以来,它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下面以英特尔公司的单片机发展为代表加以介绍。

1971年~1976年

单片机发展的初级阶段。1971年11月英特尔公司首先设计出集成度为2000只晶体管/片的4位微处理器英特尔4004,并配有RAM、 ROM和移位寄存器, 构成了首台MCS—4微处理器, 而后又推出了8位微处理器英特尔8008, 以及其它各公司相继推出的8位微处理器。

1976年~1980年

低性能单片机阶段。以1976年英特尔公司推出的MCS—48系列为代表, 采用将8位CPU、 8位并行I/O接口、8位定时/计数器、RAM和ROM等集成于一块半导体芯片上的单片结构, 虽然其寻址范围有限(不大于4 KB), 也没有串行I/O, RAM、 ROM容量小, 中断系统也较简单, 但功能可满足一般工业控制和智能化仪器、仪表等的需要。

1980年~1983年

高的性能单片机阶段。这一阶段推出的高的性能8位单片机普遍带有串行口,有多级中断处理系统, 多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片内RAM、 ROM的容量加大,且寻址范围可达64 KB,个别片内还带有A/D转换接口。

1983年~80年代末

16位单片机阶段。1983年英特尔公司又推出了高的性能的16位单片机MCS-96系列,由于其采用了很新的制造工艺, 使芯片集成度高达12万只晶体管/片。

1990年代

单片机在集成度、功能、速度、可靠性、应用领域等多方位向更高水平发展。




单片机的烧写原理

有三种方式:

1、把单片机当做一个ROM芯片,早期的单片机都是如此。将单片机放在通用编程上编程时,就像给28C256这样的ROM中写程序的过程一样。只是不同的单片机使用的端口,编程用的时序不一样。

2、像AT89S52或***R单片机一样,在单片机上有SPI接口,这时用的下到线将程序烧写到单片机中。这时不同的是,单片机的CPU除了执行单片机本身的指令之外,还能执行对ROM进行操作的特殊指令,如ROM擦除、烧写和校验指令。在编程ROM时,下到线先通过传输这些指令给CPU执行(擦除ROM、读入数据、烧写ROM、和校验ROM),这样完成对单片机的ROM的烧写。

3、引导程序,即单片机中已经存在了一个烧写程序。启动单片机时首先运行这程序,程序判断端口状态,如果符合“要烧写ROM”的状态存在,就从某个端口(串口、SPI等等)读取数据,然后写入到单片机的ROM中。如果没有“要烧写ROM”的状态,就转到用户的程序开始执行。像***R单片机的bootloader方式、STC的串口下的方式,还有其他单片机的串口编程等等都是这样。




商户名称:北京杰创永恒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