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马头墙的造型则是一种“寓意于形”的美学思想,马头墙的“马头”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寓意了主人对“读书做官”理想的追求。一个月时间,徽州城乡就建造了“火墙”数千道,有效遏制了火烧连片的问题。马头墙的功能马头墙是建筑的组成部分。虽然人们常说,建筑是空间艺术,但一栋建筑物的存在,首先还是在于它的实用价值、实用功能。
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每五户人家组成一伍,共同出资,用砖砌成“火墙”阻止火势蔓延的办法,并以政令形式在全徽州强制推行。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马头墙的跌落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
按“座头”(即“马头”)分,有“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等多种,视房主的爱好、财富、身份、地位的不同而异。印斗式“印斗式”即由窑烧制带有“田”字、“卍”字纹的形似方斗之砖做“座头”。因此,我们在探讨马头墙的功能时,也还是先探讨它的实用功能.防风功能徽州民宅的马头墙一般可高出屋顶数尺,一方面能有效阻挡冬季寒风直接灌入屋内,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风防寒的作用;
徽州地处东南山区,多风多雨易潮湿,暴风重者吹毁房屋,轻者吹翻屋瓦,因此,盖砖墙瓦顶较为实用;徽州古时因房屋大多为木结构,易引起火灾。且因徽州地少人稠,人口密集,所建宅屋大多彼此相连,一家往往殃及邻里,“火烧连营”,损失惨重。马头墙的形成有明确的历史记载,它始于明朝弘治年间的徽州知府何歆。当时徽州府城火患频繁,因房屋建筑多为木质结构,损失十分严重。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