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工作生活与做题隔着一个银河的距离,所以当申论考试考到大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很多同学的反应就是,虽然知道有问题,但是如何解决问题就不明确了。很多同学往往凭借着自己的“经验”去答题,结果分数很不理想,其实并非是我们的经验错了,而是做题的过程中没有贯彻申论作答的原则——“全在材料中”。那么提出对策题目到底改如何找对策呢?如何保证对策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操作性呢?今天,陕西中青带领大家一起明确提出对策题目的对策到底怎么来。
间接对策来源:问题原因反推对策
(1)问题表述反过来变成对策
刚刚结束的五一黄金周,又为各地创下了旅游人数与收入新高,南昌旅游收入近五亿元。五一期间,湖北省共接待游客962.4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4.21亿元。然而在我国多个城市存在的导游服务不规范、质量不高的问题与我国的旅游发展极不适应。
对策:严格规范导游服务,提升导游服务质量,使之与我国旅游发展相适应。
话题紧跟时事,主题站位高远
2021国考市地卷以“治‘慧’”为话题,考察了基层治理;2021年国考副省卷则以“改革离不开务实精神与理性思考”为话题,考察了深化改革。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考试的核心话题始终离不开时事热点,始终站在***发展的前沿。近年来,总多次在重要讲话中谈到基层治理、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深化改革等话题,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也把社会治理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政治综合能力未来在申论考试中的考察角度一定是紧扣***时政热点的,考生如果连当下国内时政大事都不了解、一些理论专属名词都不知道、一些政治理论概念都不清楚,未来将会面临连题干都读不懂的“尴尬境地”。而省考的考察同样也会符合这个趋势,我们还要尤其***关注的是***大事中省息息相关的时政,才有可能摸到省考未来考察的话题。
***考试中,申发论述一直是重中之重。作为考试的***也是分值高的题型,掌握好申发论述的写作就是掌握了申论考试的“半壁江山”。而要想拿下这座大山就需要找准文章的立意,只有牵住了这个“牛鼻子”才能为写作打好基础。今天我们就以一道题为例向大家讲解如何来寻找文章的立意。
谁不渴望蓝天常在?谁不向往绿水常流?然而现实却是“世界上远的距离,是牵着你的手却看不到你的脸。”面对汹汹而来的新一轮雾霾,诸多类似调侃道出了多少人的无奈。迎击雾霾之痛,不仅需要短期的应急措施,也需要着眼长远综合治理,让创新发展深入生态环境人心,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水青山”。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