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基再生胶在轮胎胎侧中的应用
轮胎胎侧是指覆盖在外胎侧壁、胎肩至胎圈部分的橡胶,该部位需要承受屈挠变形的作用,因此对所用胶料的耐屈挠龟裂、耐老化、耐刺穿性能要求较高,多使用类防老剂,但是维持时间有限,因此可以在轮胎胎侧胶料中将部分顺丁橡胶以丁基再生胶替代,提高轮胎胎侧胶的耐热氧老化性能、耐疲劳性能,延长轮胎使用寿命。一般情况下,丁基再生胶的掺用量控制在20份左右,以保证轮胎胎侧物理机械性能,丁基再生胶用量按照以下公式替换顺丁橡胶:RIIR用量=被取代的BR量×100/30。
耐热性
丁基橡胶的化学不饱和度低,加上聚异丁烯链的不活泼性,使得丁基橡胶的耐热和耐氧化性能远优于其它通用橡胶。采用耐热性的胶料配方,硫化胶经120℃×144h热空气老化后,伸长率变化不大,拉伸强度仍可保持70%以上。采用树脂硫化的丁基硫化胶,在170℃×144h老化后,强伸性能仅下降一半左右,它的使用温度(短时间)可达200℃。
丁基内胎
丁基橡胶IIR,是异丁烯单体与少量异戊二烯共聚合而成。1937年由美国Standard oil公司的R.M.Thomas和W.J.Sparks研究开发成功,1939年中间试验装置生产,1943年工业化生产,称GR-I。现代号为IIR。加拿大Polysar公司采用美国技术于1944年建厂投产。1959年后,法国、英国、美国、比利时、日本等国先后建厂生产。1955年美国Goodrich公司首先对丁基橡胶进行改性研究,开发成功化丁基橡胶。1965年加拿大Polysar公司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艺,于1971年实现了化丁基橡胶的工业化生产。在此期间,美国Esso化学公司于1960年研制成功并商品生产氯化丁基橡胶,又于1971年在英国建厂工业生产。1979年加拿大Polysar公司也同时生产氯化丁基橡胶。前苏联1965年后,也采用干法化方法生产化丁基橡胶。丁基内胎
修补内胎
现代的内胎多由丁基合成橡胶所制,外观呈黑色。乳胶内胎重量较轻,外观倾向乳脂色。乳胶的分子结构较不紧密,容易漏气,每次骑乘之前均要检查胎压。两种材质的内胎都可藉由贴补方式修复。
用全新的内胎替换遭刺穿的内胎是也的做法。在某些条件下,贴补内胎的小洞亦不失安全性。但是刺穿洞若颇大,或许无法修复。如有任何疑惑,更换新品为宜。
免上胶内胎用补胎片
GP-2免上胶内胎用补胎片已在制作过程预涂黏着剂,使用时无需上胶。补胎片依靠内胎的压力紧贴外胎,封补破孔。相对于外胎而言,如果内胎尺寸太小,补胎片会过度拉伸,无法有效贴附。使用免上胶内胎用补胎片,务必再三确认内外胎尺寸相互搭配。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