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淬火回火热处理通常用感应加热或火焰加热的方式进行。主要技术参数是表面硬度、局部硬度和有效硬化层深度。常见的淬火工艺有盐浴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贝氏体等温淬火,表面淬火和局部淬火等。硬度检测可采用维氏硬度计,也可采用洛氏或表面洛氏硬度计。试验力(标尺)的选择与有效硬化层深度和工件表面硬度有关。这里涉及到三种硬度计。
当表面热处理硬化层较厚时,也可采用洛氏硬度计。当热处理硬化层厚度在0.4~0.8mm时,可采用HRA标尺,当硬化层厚度超过0.8mm时,可采用HRC标尺。维氏、洛氏和表面洛氏三种硬度值可以方便地进行相互换算,转换成标准、图纸或用户需要的硬度值。常见的退火工艺有: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球化退火,完全退火等。相应的换算表在国际标准ISO、美国标准ASTM和中国标准GB/T中都已给出。
常见问题
过热从托辊配件轴承零件粗糙口上可观察到淬火后的显微***过热。但要确切判断其过热的程度必须观察显微***。若在GCr15钢的淬火***中出现粗针状马氏体,则为淬火过热***。形成原因可能是淬火加热温度过高或加热保温时间太长造成的过热;也可能是因原始***带状碳化物严重,在两带之间的低碳区形成局部马氏体针状粗大,造成的局部过热。过热***中残留奥氏体增多,尺寸稳定性下降。由于淬火***过热,钢的晶体粗大,会导致零件的韧性下降,抗冲击性能降低,轴承的寿命也降低。其目的是在保持淬火钢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的前提下,降低其淬火内应力和脆性,以免使用时崩裂或过早损坏。过热严重甚至会造成淬火裂纹。
2024
铝合金在淬火加热时,合金中形成了空位,在淬火时,由于冷却快,这
些空位来不及移出,
便被
“
固定
”
在晶体内。
这些在过饱和固溶体内的空位大多与
溶质原子结合在一起。
由于过饱和固溶体处于不稳定状态,
必然向平衡状态转变,
空位的存在,
加速了溶质原子的扩散速度,
因而加速了溶质原子的偏聚。
硬化区
的大小和数量取决于淬火温度与淬火冷却速度。淬火温度越高,空位浓度越大,
硬化区的数量也就越多,
硬化区的尺寸减小。
淬火冷却速度越大,
固溶体内所固
定的空位越多,有利于增加硬化区的数量,减小硬化区的尺寸。
沉淀硬化合金
系的一个基本特征是随温度而变化的平衡固溶度,
即随温度增加固溶度增加,
大
多数可热处理强化的的铝合金都符合这一条件。
沉淀硬化所要求的溶解度-温度
关系,可用铝铜系的
Al
-
4Cu
合金说明合金时效的组成和结构的变化。对铝铜
系富铝部分的二元相图,在
548
℃进行共晶转变
L→α
+
θ
(
Al2Cu
)
。铜在
α
相中
的极限溶解度
5.65
%(
℃)
,随着温度的下降,固溶度急剧减小,室温下约为
0.05
%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