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架阴极电泳技术浅析(二)
电泳线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如下:
(1)车架局部缩孔现象。推测原因:心车架前处理脱脂不彻底或清洗后悬链带动车架前进过程中又落下油污和尘埃;槽液中因车架前处理不彻底而混入的油污,漂浮在槽液面,导致漆面缩孔;
烘干室的空气及循环风中含有油分;@涂装环境空气中可能含有油雾有机硅物质等污染杂物;槽液的灰份低。改进措施: O加强车架的脱脂工序,使用除油剂提前进行表面除油,提高预脱脂工序游离PH 值; 在槽液循环系统过程中加过滤袋, 除去槽液中的油污; 确保烘干室环境和循环热风干净不含油分;保持涂装环境清洁; 提高槽液的灰份,颜基比适当。
(2)车架漆膜厚度不稳定, 有时较薄低于工艺要求。推测原因: 心涂装电压、槽液温度、槽液配比过低;涂装时间短;被涂物通 电不良; 电泳槽液的PH 值偏低。改进措施: 心提高涂装电压和槽液温度,优化槽液配比,添加调整剂;加长涂装时间;根据槽液成分适当添加,清理挂具保证被涂物通电良好;提高电泳 槽液的PH 值。
(3)槽液串槽(从前工段带入), 车架夹层溢液造成局部结块。推测原因:心吊耳少流水孔;纵梁兜液或槽液流不尽;@夹层存有电泳液烘干时爆喷。改进措施:心增加吊耳流水孔; U 型轨在各槽池设置高低不平,悬链带动车架进入下一个槽池前使工件倾斜沥水;增加出槽吹水工序。
为了更针对性的解决车架电泳出现的问题,多次实验,跟踪调研,修改工艺参数。经过验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技术改进和工艺文件的改善,并对涂装工艺、涂装设备、涂装管理综合调控,车架电泳质量稳定可靠,涂装质量达到了国内***水平。
国内涂装行业常用的四种车身涂装工艺
1、汽车涂装的四大要素
涂装材料、涂装工艺、涂装设备、涂装管理,它们相互之间相辅相成,促进了涂装工艺和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汽车及其零部件的涂装是汽车制造过程能耗且产生三废的环节之一。因此,减少涂装公害、降低涂装成本、提高涂装质量一直是涂装技术发展的主题。
2、汽车涂装所产生的废水对大自然造成污染
近十多年来,涂装工艺及设备的进步体现在环保型涂装材料的应用,减少废水、废渣的排放,降低成本,优化汽车生产过程等方面。由于涂装材料的进步,车身涂层体系的设计也有了革命性的进展,几种典型的新涂装体系及新技术已经或即将用于工业生产。
3、汽车涂装工艺:逆过程工艺,二次电泳工艺,一体化涂装工艺,膜技术
逆过程工艺:在车身外表面先喷涂粉末涂料,待热熔融后再进行电泳涂装,随后粉末/电泳涂膜一起烘干。使用这种工艺约可减少60%的电泳涂料用量,用厚度为70μm的粉末涂层替代车身外表面的电泳底漆和中涂层,取消中涂及烘干工序,从而节省材料和能源费用,降低VOC排放量。
二次电泳工艺:采用两涂层电泳材料,用第二层电泳(35~40μm)替代中涂。电泳工艺自动化施工稳定可靠性高,一次合格率高,材料利用率高,设备***少(不需空调系统),因此可节省费用的48%,减少了维修频次及传统中涂的漆渣和VOC排放。
一体化涂装工艺:采用与面漆同色的功能层(15μm)替代中涂,功能层与面漆底色间不需烘干,取消中涂线,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大幅降低了VOC排放量。
膜技术是预制一种适应于热成形的面漆涂膜,其经热成形后的产品的面漆性能和外观与传统的烘烤喷涂涂膜非常相近。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塑料件生产,采用“夹物模压”或“内模”工艺将预制好的复合涂膜在塑料件浇注成形的同时完成成形并与塑料件熔为一体,得到无缺陷的涂装覆盖件。车身骨架采用传统冲压焊装工艺制造,涂装车间只对车身骨架进行涂装,面漆采用粉末喷涂技术。
汽车零部件电泳涂装前处理常见问题分析(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汽车工业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伴随着汽车产量的大幅增长,人们对汽车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阴极电泳涂装因泳透率、涂装自动化程度高,对环境污染小,漆膜致密且边缘覆盖性好等优点,在汽车零部件涂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汽车主机厂相比,汽车零部件厂面临更多的难题:产品所用材料多样,如冷轧板、热轧板、热镀锌板、电镀锌板、铝板等;产品大小不一,形状复杂,夹缝及焊点等难处理部位较多。本文总结了汽车零部件厂涂装车间磷化前处理线日常生产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案。
1、汽车零部件电泳涂装前处理线的工艺流程
预脱脂(50~60℃喷淋)一脱脂(50~60℃浸泡)一水洗(常温喷淋)一水洗(常温浸泡)一表调(常温喷淋)一磷化(35~45℃浸泡)一水洗(常温浸泡或喷淋)一水洗(常温喷淋或浸泡)一无铬钝化(常温浸泡)一纯水洗(常温浸泡或喷淋)一纯水洗(常温喷淋)一电泳。
2、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2.1、通道抽风不良的影响
由于金属表面总会有各种油污,如机油、液压油、润滑油、压延油等,这些油污对涂装影响特别大,造成涂层外观差、附着力降低等,故在涂装前必须进行脱脂[1]。因为中温脱脂(50~60℃)较常温脱脂具有更强的除油能力和更快的除油速度,因此已成为大多数厂家的。但目前汽车零部件厂广泛采用的前处理生产线为全封闭通过式,仅设有少量的检修门和观察窗,中温脱脂过程所产生的热量、水雾则通过抽风系统排出。若抽风系统不完善,则易造成脱脂槽产生的热量不能有效扩散,导致通道内温度、湿度升高(温度可达50~60℃,湿度达90%~95%),产生通道内串热现象(即使其它槽体温度也升高)。而受此影响部位是通道内的过渡段、表调槽以及磷化槽。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