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极电泳涂料厂优惠报价「多图」
作者:浩力森涂料2021/11/9 20:26:12

车架阴极电泳技术浅析(二)


电泳线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如下:

(1)车架局部缩孔现象。推测原因:心车架前处理脱脂不彻底或清洗后悬链带动车架前进过程中又落下油污和尘埃;槽液中因车架前处理不彻底而混入的油污,漂浮在槽液面,导致漆面缩孔;



烘干室的空气及循环风中含有油分;@涂装环境空气中可能含有油雾有机硅物质等污染杂物;槽液的灰份低。改进措施: O加强车架的脱脂工序,使用除油剂提前进行表面除油,提高预脱脂工序游离PH 值; 在槽液循环系统过程中加过滤袋, 除去槽液中的油污; 确保烘干室环境和循环热风干净不含油分;保持涂装环境清洁; 提高槽液的灰份,颜基比适当。

(2)车架漆膜厚度不稳定, 有时较薄低于工艺要求。推测原因: 心涂装电压、槽液温度、槽液配比过低;涂装时间短;被涂物通 电不良; 电泳槽液的PH  值偏低。改进措施: 心提高涂装电压和槽液温度,优化槽液配比,添加调整剂;加长涂装时间;根据槽液成分适当添加,清理挂具保证被涂物通电良好;提高电泳 槽液的PH 值。



(3)槽液串槽(从前工段带入), 车架夹层溢液造成局部结块。推测原因:心吊耳少流水孔;纵梁兜液或槽液流不尽;@夹层存有电泳液烘干时爆喷。改进措施:心增加吊耳流水孔; U 型轨在各槽池设置高低不平,悬链带动车架进入下一个槽池前使工件倾斜沥水;增加出槽吹水工序。



      为了更针对性的解决车架电泳出现的问题,多次实验,跟踪调研,修改工艺参数。经过验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技术改进和工艺文件的改善,并对涂装工艺、涂装设备、涂装管理综合调控,车架电泳质量稳定可靠,涂装质量达到了国内***水平。



国内涂装行业常用的四种车身涂装工艺


1、汽车涂装的四大要素

涂装材料、涂装工艺、涂装设备、涂装管理,它们相互之间相辅相成,促进了涂装工艺和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汽车及其零部件的涂装是汽车制造过程能耗且产生三废的环节之一。因此,减少涂装公害、降低涂装成本、提高涂装质量一直是涂装技术发展的主题。


2、汽车涂装所产生的废水对大自然造成污染

近十多年来,涂装工艺及设备的进步体现在环保型涂装材料的应用,减少废水、废渣的排放,降低成本,优化汽车生产过程等方面。由于涂装材料的进步,车身涂层体系的设计也有了革命性的进展,几种典型的新涂装体系及新技术已经或即将用于工业生产。


3、汽车涂装工艺:逆过程工艺,二次电泳工艺,一体化涂装工艺,膜技术

逆过程工艺:在车身外表面先喷涂粉末涂料,待热熔融后再进行电泳涂装,随后粉末/电泳涂膜一起烘干。使用这种工艺约可减少60%的电泳涂料用量,用厚度为70μm的粉末涂层替代车身外表面的电泳底漆和中涂层,取消中涂及烘干工序,从而节省材料和能源费用,降低VOC排放量。

二次电泳工艺:采用两涂层电泳材料,用第二层电泳(35~40μm)替代中涂。电泳工艺自动化施工稳定可靠性高,一次合格率高,材料利用率高,设备***少(不需空调系统),因此可节省费用的48%,减少了维修频次及传统中涂的漆渣和VOC排放。

一体化涂装工艺:采用与面漆同色的功能层(15μm)替代中涂,功能层与面漆底色间不需烘干,取消中涂线,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大幅降低了VOC排放量。


膜技术是预制一种适应于热成形的面漆涂膜,其经热成形后的产品的面漆性能和外观与传统的烘烤喷涂涂膜非常相近。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塑料件生产,采用“夹物模压”或“内模”工艺将预制好的复合涂膜在塑料件浇注成形的同时完成成形并与塑料件熔为一体,得到无缺陷的涂装覆盖件。车身骨架采用传统冲压焊装工艺制造,涂装车间只对车身骨架进行涂装,面漆采用粉末喷涂技术。



卡车车身阴极电泳涂装工序过程

一、车身电泳过程

1、车身在经钝化水洗后,进入电泳槽。

电泳时间一般在3min左右,厚度要求薄膜是内表面14~18um左右,外表面18~22um左右;厚膜电泳在车身外表面可达30~40um左右。

2.零次UF液喷洗。

车身出电泳槽后,进行UF液喷淋冲洗,喷涂压力一般在0.06~0.08MPa左右,各车身通过喷淋段的时间在60~90秒钟,UF流量一般在于2.2m3/h左右。



二、超滤液清洗

1、车身进入超滤液冲洗区域。喷嘴流量2.2m3/h左右,入口喷洗压力0.04MPa,出口喷洗压力0.08MPa左右,喷洗时间是60~90秒钟每辆车。

2、循环UF液浸、喷洗:

车身经喷洗后进入50m3~100 m3左右的浸洗槽。车身浸洗出槽后,仿形管上的喷嘴立即自动对车身喷洗,出口压力0.8~1.0Mpa,出口喷洗流量2.2 m3/h左右。

3、新鲜UF液喷洗:

车身进入新鲜超滤液清洗区域进行新鲜超滤液冲洗。入口压力是0.03~0.05MPa左右,出口压力为0.08~0.10MPa,喷嘴流量为2.2m3/h,喷洗时间等同链速运行此工序段时间,新鲜超滤槽容量V=10m3以上。



三、去离子水洗

1、循环去离子水浸喷洗:在UF液喷洗后,由运输链送入55m3左右的循环去水洗浸洗喷洗压力为0.08~0.10MPa,喷嘴流量2.0m3/h。

2、新鲜去离子水喷洗:

车身经沥水段进入新鲜去离子水喷洗区域,进行喷洗,喷洗压力为0.08~0.10MPa,喷嘴流量2.2m3/h,喷洗时间同链速,新鲜超滤槽容量V=10 m3以上。



四、电泳底漆烘干

1、车身由悬链经机动辊床转入地面链,并随可倾辊床进入沥水段,沥净车身内腔的水分。

2、车身沥净水后,升降机将车身送入烘干室进行烘干。烘干温度:160~180℃,时间:20~30min。

3、车身烘干后,送入强冷室进行冷却至40℃以下,电泳后的车身自动进入下道工序或贮存线.。


汽车轻量化钢材及零部件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一)



通常人们在保证汽车强度和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汽车整体的重量,从而提高轻量化汽车的动力等性能,以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在整个汽车的生命周期,燃油消耗占整个汽车生命周期总消耗的70%左右。汽车重量的增加不仅直接影响其行驶阻力和速度,也影响到汽车的油耗或者其他动能消耗。目前降低汽车油耗的途径之一是实现整体汽车的轻量化,不仅可以降低汽车油耗、减小行驶过程中的阻力,还可以提高汽车的转向、加速和制动等机动灵活性,同时降低尾气排放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现代的汽车材料构成主要有6大类:钢占车重比例为55%~60%,铸铁占12%~15%,塑料占8%~12%,铝合金材料占6%~10%,复合材料占4%左右,陶瓷和玻璃占3%左右,其他材料共占10%左右,可以看出,钢铁材料仍然占较大比例。

因此,人们将普通碳钢板替换为高强度钢板,再结合液压成形、激光拼焊等技术可使汽车整体车重减轻25%左右。如液压成形汽车框架结构、内板部件、门窗结构、车顶棚和前后盖板等都采用了高强度钢材。有的汽车部件用薄的高强度钢板可以实现减重30%,基本上与铝制超连接悬挂件的重量相近,还使成本降低20%。


在低合金高强度钢冶炼过程中添加一些微量元素,使钢晶粒细化,增加强化相,来提高低合金高强度钢材的强度等性能。如冷轧加磷低合金高强钢,就表现出较高强度和好的深冲性能,用在汽车车门外板、发动机盖板、顶盖等外覆盖零部件,以及横梁、纵梁等汽车内部的加强结构等零部件。人们在冷轧低碳钢或超低碳钢过程中,利用所加入磷元素对钢的固溶强化作用,提高钢铁材料的强度等性能,而且磷元素的固溶强化效果明显,成本较低,当磷原子进入冷轧低碳钢的铁原子晶格内,与铁原子置换形成固溶体,并且利用磷元素和铁的原子半径差异,在磷原子周围产生弹性变形而使冷轧低碳钢材得到强化。



商户名称:浩力森涂料(上海)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