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干渣机的就位、安装:
3.1.1 干渣机的安装以锅炉渣斗的出口中心线为基准,确定安装位置。
3.1.2 平台就位,并安装头部部分。
3.1.3 然后依次安装斜段、弯段、平段、尾段各部分。
3.1.4 各段箱体就位后,调整箱体的垂直度和直线度,使各托辊、头部驱动辊筒、尾部张紧辊筒处于水平位置。
3.1.5 各段中心线连线的直线度为 3/6000,从头部至尾部的中心线直线度为 8 mm。
3.1.6 各段调整完毕后,在各段的连接部位加装厚度为 5mm的石棉布密封,用螺栓紧固。
3.1.7 斜段的箱体支腿用螺栓与平台斜梁紧固;在弯段的底部加辅助支撑;平段、尾部的箱体支腿与基础与预埋铁焊接,焊脚高度 8mm。
3.2
头部输送链驱动辊筒
3.2.1
驱动辊筒对称中心线与排渣机纵向中心线重合度偏差 ≤3mm。
3.2.2
驱动辊筒轴线的水平度偏差 ≤0.2/1000。
3.2.3
驱动辊筒轴线与干渣机纵向中心线的垂直度偏差 ≤2mm。
3.2.4
驱动滚筒轴线与张紧滚筒轴线平行度 ≤5mm。
3.3 头部清扫链驱动链轮
3.3.1 驱动清扫链轮轴横向中心线与干渣机纵向中心线重合度偏差≤2mm。
3.3.2 驱动清扫链轴的水平偏差 ≤ 1/1000。
3.3.3 驱动清扫链轮轴与干渣机纵向中心线垂直度偏差 ≤2mm。
3.3.4 驱动清扫链轴与尾部张紧链轮轴的平行度 ≤5mm。
3.4 尾部输送链张紧辊筒
3.4.1 输送链张紧辊筒轴线的水平偏差 ≤0.2/1000。
3.4.2 张紧辊筒横向中心线与排渣机纵向中心线重合度偏差 ≤3mm。
3.4.3 张紧辊筒轴线与排渣机中心线垂直度偏差 ≤2mm。
3.4.4 张紧辊筒与头部驱动辊筒轴线的平行度 ≤5mm。
3.5 尾部张紧清扫链轮轴
3.5.1 张紧清扫链轮轴的横向中心线与排渣机纵向中心线的重合度偏差 ≤2 mm。
3.5.2 张紧清扫链轮轴的水平偏差 ≤1/1000。
3.5.3 张紧清扫链轮轴线与排渣机纵向中心线垂直度偏差 ≤2 mm。
3.5.4 张紧清扫链轮轴与驱动清扫链轮轴的平行度 ≤5 mm。
3.6 尾部张紧辊筒与张紧清扫链轮的张紧油缸
3.6.1 尾部箱体两侧张紧油缸的平行度 ≤2 mm,张紧油缸与张紧辊筒、张紧链轮轴线的垂直度 ≤2 mm。
3.7
输送链托辊、托轮、压轮
3.7.1 托辊与箱体侧板的垂直度误差为 1 mm,任意相邻两托辊的平行度误差为 1 mm,托辊表面的母线应处于同一平面,任意相邻三组托辊表面母线的相对高差
≤2 mm。
3.7.2 托辊的摩擦阻力矩 ≤2 N.m
3.7.3 托轮与箱体侧板的垂直度误差为 1mm,任意相邻两托轮的平行度误差为 1 mm。
3.7.4 托轮的摩擦阻力矩 ≤1 N.m。
3.7.5 压轮与箱体侧板的垂直度误差为 1 mm,任意相邻两压轮的平行度误差为 1 mm。
3.7.6 压轮的摩擦阻力矩 ≤1 N.m。
3.8 清扫链托轮
3.8.1 清扫链托轮与箱体侧板的垂直度误差为 1 mm,任意相邻两清扫链托轮的平行度误差为 1 mm。
3.8.2 各段上相对的两个清扫链托轮的链槽中心线距离为 1570±1 mm同侧相邻的三个清扫链托轮链槽的中心线直线度误差为 2 mm。
3.9 限位轮及冷却风门
3.9.1 限位轮轴线与箱体侧板的平行度误差为 1 mm,与相邻托辊的垂直度误差为 1 mm;限位轮应转动灵活、无卡滞现象。
3.9.2 箱体侧板的侧风门进风口挡板应移动顺畅。
3.9.3 斜段顶盖与头部顶板冷却风门应转动灵活、无卡滞现象。
3.10 液压管路
3.10.1液压管路安装时按照液压系统图的油路走向进行安装,在安装时应使管线短,转弯数少。
3.10.2所有液压管路内壁应清洁、光滑,无腐蚀、氧化皮、裂痕等缺陷。
3.10.3管件的弯曲半径为R70~R100,管件弯制后的椭圆率不超过10 %,弯曲处不得有波纹、凹陷等缺陷。
3.10.4管路每间隔1.5 m左右应设有管夹。
3.10.5管路在制作后,应用清洗液对管路进行清洗,并用压缩空气将管路内壁吹干净;安装时不准有任何***进入管路内。
3.10.6所有管路及接头连接处,均不允许有渗漏现象。
3.11 输送链安装
3.11.1在尾部放一台 5 t的卷扬机,准备一条长约 100 m,直径为?15的钢丝绳;将钢丝绳绕过头部的驱动辊筒,与尾部的卷扬机连接,钢丝绳的另一端待与输送链连接。
3.11.2输送链约为 4 m一段,每段的两端各有三节钢条不安装在钢丝网上。从尾部开始安装,先将输送链平铺在托辊上,连接钢丝绳,用卷扬机牵引移动约 4 m后停止,连接下一段输送链。
3.11.2两段输送链之间的钢丝网用串条连接,串条端部与钢丝网端部用不锈钢焊丝焊接。
3.11.3在两段输送链的连接部位装上钢条,用螺钉固定,并将螺钉与钢条点焊。
3.11.4当输送链铺到驱动辊筒时,绕过驱动辊筒返回,将输送链放到托轮上,再启动卷扬机。
3.11.5后各段输送链都连接为一封闭的环形钢带,检查各段连接处的焊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补焊
。
3.12 清扫链安装
3.12.1清扫链由链条和刮板组成,链条每隔
1024 mm安装一块刮板;刮板与开口链环联接用螺栓紧固。
3.12.2清扫链的安装同样用卷扬机来牵引,当清扫链绕回驱动链轮后,回程链条应安置在托轮槽内,不允许落在槽外。
青岛科成亿环保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干渣机维护和检修:6.1 每年应对输送链张紧、驱动辊筒的轴承座,清扫链的张紧、驱动轴的轴承座加注锂基润滑脂;其余各托辊、托轮、压轮的轴承座加注钙基润滑脂。
6.2 对使用的减速机,运行一个月后,应按减速机的要求更换润滑油。以后每隔六个月更换一次润滑油,应在运行温度下更换润滑油。
6.3 每个月应对润滑油作一次检查,以保证减速机内的润滑油量在规定的油面高度。
6.4 对磨损严重(磨损量超过 5 mm)的防跑偏轮、托轮、压轮等应及时更换。
6.5 输送链上的连接螺钉如发现脱焊松动时,应及时拧紧,并用不锈钢焊条点焊牢固。
6.6 每个月对清扫链刮板和垫板进行检查,对磨损严重的滑板和垫板应进行更换。
6.7 对已损坏的部件应及时更换。
6.8 当输送链严重跑偏时,应通过调整托轮、托辊、驱动辊筒、张紧辊筒的位置来纠正。
纠偏措施如下(以操作人员面向干渣机运行方向为正方向):
(1) 当左侧承载段防跑偏轮磨损严重时,从托辊左侧开始,稍微松开托辊轴承座紧固螺栓,用小锤沿图示箭头方向敲击移动轴承座,观察输送链完整地运行两圈。如果输送链运行正常,则拧紧轴承座螺栓;如仍不合格,再按上述步骤顺序依次调整第二、三、四个托辊和右侧四个托辊,如输送链运行正常,拧紧轴承座紧固螺栓;设备参数:序号项目技术条件设计参数备注1出力(即捞渣量)额定:312t/h。如仍不合格,重复上述操作,直到输送链运行正常为止。
(2) 当右侧的承载段防跑偏轮磨损严重时,按照前(1)所示的操作方式,调整右侧托辊。
(3) 当左侧的回程段防跑偏轮磨损严重时,按照前(1)所示的操作方式,调整左侧托轮。
(4) 当右侧的回程段防跑偏轮磨损严重时,按照前(1)所示的操作方式,调整右侧托轮。
(5) 当张紧辊筒附近左侧的防跑偏轮磨损严重时,稍微松开辊筒右侧的轴承座紧固螺栓,以及密封组件的紧固螺栓,将前顶紧螺栓松开 2 mm,然后将轴承座后移 2 mm,观察输送链运行几圈。如果输送链运行正常,则拧紧轴承座紧固螺栓。否则,重复上述操作,直至输送链运行正常为止。在右侧轴承座无法继续调整,则按上述步骤,反向调整左侧的轴承座。若电气控制失灵,则液力偶合器能避免电机“闷车”烧毁-电机带动偶合器输入端旋转不停(输出端被卡阻)而使偶合器迅速升温至油塞熔化(125℃)而泄油卸荷。
(6)当张紧辊筒附近右侧的防跑偏轮磨损严重时,,按照前(5)示的操作方式,反向调整辊筒轴承座,直至输送链运行正常。
6.9 输送链的使用寿命为 20000 小时,在达到使用寿命后,应按3.11节步骤进行更换。
5.1 设备运行
5.1.1 运行前应确认设备完好无损,确定设备按手控或程控方式运行。干渣机按下列顺序启动:液压泵站启动——输送链、清扫链张紧——输送链驱动辊筒启动——清扫链驱动轴启动
5.1.2 液压泵站启动运行,液压张紧装置张紧到设定的输送链张紧压力范围(4.5~7.5 MPa)和清扫链张紧压力范围(2~3 MPa)。
5.1.3 启动输送链驱动辊筒电机,设定电机频率,输送链运行。从下表中可以看出,调高电动机的频率,输送链的运行速度提高,输渣量也相应增加。
电动机频率与干渣机输送链带速对照表电动机输入频率 (Hz)干渣机输送链运行速度(m/min)50.4100.8201.6302.4403.2504
5.1.4 启动清扫链电机,清扫链运行。
5.1.5检查干渣机各部位的温度,在头部检测灰渣的温度,应低于 200 ℃。检查中间渣仓的渣温,渣温若低于 70 ℃,说明冷却风量偏大,应适当的封闭一些进风门。
a) 将钢带加载至系统额定工况负载,将张紧压力由低向高逐渐调整,测定钢带机的启动张紧压力,填入下表2.3-3。
表2.3-3 钢带启动压力检验表 启动张紧压力(MPa)空载额定负载(t)备 注 操作员: 检验员: 检验日期: 年 月 日(3) 空负荷运转48小时试验 (20Hz)
张紧钢带启动钢带输渣机,记录(仍按表2.3-2的内容)和采集钢带启动和稳定运行时电动机的功率、电流、电压、转速、带速、台车位移、温升等。观察网带、钢带的运行情况,以及钢带位置的变化。监视过渡段、头部、尾部、侧向限位轮的运行情况。
(4)调速性能试验(5~40Hz)
钢带设置四个常用频点:5Hz,20Hz,30Hz,40Hz,在每个频率段运行2小时。
记录(仍按表2.3-2的内容)和采集电动机的功率,电流电压,转速,带速,台车位移,温升(包括各个轴承座的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变化),同时观察以上参数在频率改变时的变化情况。
(5) 张紧与位移试验
钢带48小时空载试运开始前,记录尾部滑车的初始位置及此时钢带张紧压力。试运开始后,每间隔10h 测量1次钢带伸长量,并记录相应钢带张紧压力。在完成48小时试运行后,测量尾部滑车的位移量,结果记录到表2.3-4。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