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工程多地区推广钢结构
1、各地区钢结构产量
各地区钢结构产量由大到小的排序为:浙江、上海、安徽、山东、江苏、湖北、广东、四川、北京等地。上海、浙江均占总量的20%左右。
2、消耗钢材品种用量
2009年度钢板消耗占64%,其次是热轧型钢占15%,钢管10%,冷弯型钢及其他品种用量均在10%以下。
3.消耗钢材强度等级情况
Q345占总用钢量的53%,Q235占35%,Q390占7%,用量较少的是Q420、Q460
4.钢结构在建筑房屋领域的总体应用现状
据钢结构协会2009年对钢结构企业的调查统计:建筑钢结构(厂房、多高层、公共建筑)为581.5万吨,占应用比例的54%,说明房屋建筑为钢结构构件主要应用领域。以下依次为非标钢结构246.8万吨,桥梁95.7万吨、其它80万吨,塔桅72.1万吨。其中,建筑钢结构中厂房应用量居首为290.2万吨,占49%,应用情况依次为公共建筑、高层钢结构、多层钢结构,占的比例分别是:21%、17%、13%。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收入群体的逐步形成和壮大,他们消费意思的成熟和生活品位的提升,这种“温暖”的,与大自然容融为一体的绿色环保型住房肯定是有市场的。
5.主要加工制造企业
目前从事钢结构制造加工企业***约1万家左右,但有固定生产场所并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仅4000-5000家。
截至到2009年10月通过钢结构协会认证的钢结构制造企业四批共145家,其中企业44家、一级企业86家、二级企业15家。
钢结构工程钢结构生产流程
1、钢结构加工使用的钢材、焊接材料、涂装材料和紧固件等应具有质量证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标准的规定。
2、进厂的原材料,除必须有生产厂的出厂质量证明书外,并应按合同要求和有关现行标准在甲方、监理的见证下,进行现场见证取样、送样、检验和验收,做好检查记录。并向甲方和监理提供检验报告。
3、在加工过程中,如发现原材料有缺陷,必须经检查人员、主管技术人员研究处理。
4、材料代用应由制造单位事先提出附有材料证明书的申请书(技术核定单),向甲方和监理报审后,经设计单位确认后方可代用。
5、严禁使用药皮脱落或焊芯生锈的焊条、受潮结块或已熔烧过的焊剂以及生锈的焊丝。用于栓钉焊的栓钉,其表面不得有影响使用的裂纹、条痕、凹痕和毛刺等缺陷。
6、焊接材料应集中管理,建立仓库,库内要干燥,通风良好。
7、螺栓应在干燥通风的室内存放。高强度螺栓的入库验收,应按***现行标准《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JGJ82的要求进行,严禁使用锈蚀、沾污、受潮、碰伤和混批的高强度螺栓。
钢结构工程钢结构除斑方法有哪些
随着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使用钢结构制造的一些高层建筑现在出现的也越来越多了,它可以加固高层建筑,长时间的使用之后,会有地方出现长斑现象,我们应当如何去除呢。
钢结构的除斑首要是采用机械或化学办法,去掉钢结构外表在加工进程发生的氧化铁皮,带钢外表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除斑作用。退火和除斑设备是独自工作的,即采用喷发高压水和铁砂的除斑法。其原理是用10MPa的高压水,跟着技能进步,现在已将二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退火+除斑机组。列出一组数据或许更具说服力: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了50%、80%和90%以上。
在醋酸更多的场合,应选用含钼或含钼、铜的奥氏体钢结构,纯醋酸的除斑较弱,通常不发生部分腐蚀。但在实践生产、贮运和运用时,由于氯离子和甲酸等杂质的存在,可导致对点蚀很敏感,加快腐蚀,跟着醋酸温度、浓度的进步,会加剧腐蚀。在运用从实验室取得的腐蚀材料数据时,要结合实践介质的运用情况。下游主要是直接或间接面向消费者的终端行业,盈利空间小,对成本变动敏感。
在使用钢结构的时候,要做到定期的清洁维护,不要等到长斑了才来想办法去进行解决,防止长斑的出现,又能够提升它的使用寿命增强它的稳固性。
钢结构工程
4、结构分析
新近的一些有限元软件可以部分考虑几何非线性及钢材的弹塑性能。这为更明确的分析结构提供了条件。并不是所有的结构都需要使用软件:典型结构可查力学手册之类的工具书直接获得内力和变形,简单结构通过手算进行分析,复杂结构才需要建模运行程序并做详细的结构分析。劲性钢筋混凝土构件刚度大,防火性能好,适用于中高层建筑或底部结构。
5、工程判定
要正确使用结构软件,还应对其输出结果的做“工程判定”。比如,评估各向周期、总剪力、变形特征等。根据“工程判定”选择修改模型重新分析,还是修正计算结果。
6、构件设计
构件设计中,现行规范使用的是弹塑性的方法来验算截面。这和结构内力计算的弹性方法并不匹配。
当前的结构软件,都提供截面验算的后处理功能。由于程序技术的进步,一些软件可以将验算时不通过的构件,从给定的截面库里选择加大一级。并自动重新分析验算,直至通过,如sap2000等。这是常说的截面优化设计功能之一。它减少了结构师的很多工作量。该院同志介绍说,这是他们投入300多万元推行“煤改气”节能工程带来的新景象。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