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品定制火柴诚信企业推荐 方舟礼品火柴销售
作者:方舟礼品火柴厂2021/11/20 20:51:08






火花是收藏者对火柴盒商标和贴画的爱称,火花是伴随着火柴盒的诞生而产生的。

早期的火柴商标是要到商标局之类的机构登记的,其图案文字是受***保护的,火花早只是商标功能,是一个品牌区别另一个品牌的标志,所以基本都是单枚的,一个火柴厂在同一时期一般只有一个或几个商标,其图案虽然比较简单,但凝聚了商标设计者和使用者的心血。当时我们中国火柴行业开始得非常晚,当时中国火柴的产量低,第二是不安全,因为当时都是火柴,白磷火柴,容易自燃,而且***,所以国外的火柴一到咱们***之后,大量的真金白银就流出去了。





在此困境时期,时任中华民国副的冯国璋听闻家乡亲戚办工厂不仅资金困难还受人压制,便派了一个连的兵力押送4万元现洋到泊镇,入股泊镇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随即进行了次改组,并由此声名大振。

1927年4月,火柴厂进行了第二次改组,改组后生产规模有了扩大,拥有工人近400人。公司购进旋梗机、盒料机各一台,大机增至15架,开始自己制造火柴梗和盒片。木材主要来源于东北,化工原料则来源于京津等地。





当时的中国火柴市场被日本和瑞典垄断的“洋火”充斥。到20世纪初,日本火柴几乎独占中国市场。1912年,中国进口火柴数量达到峰。就在这一年,一拨怀揣济世梦想的沧州民族资本家们,在南运河畔的泊头,对着皓月长河,抖擞身姿,把意气和***付诸实业救国的行动中。当时的民国代冯国璋,后来也入股其中。生活在清末的天津普通市民,根本买不起洋火,有存心想摆阔气的时髦公子哥儿们,在闹市街头,当着众人“唰”地一下擦着一根火柴,表示阔绰,好让周围的人把他们的这一行动视为豪举。它改写了中国人依赖“洋火”的历史,也标志着沧州近代工业的诞生。


上药时机器先夹住木梗一端蘸上蜡油以助燃烧,然后再蘸上早已调配得当的,用轧板轧过之后使每一根火柴头都大小均匀。调药也有的调药机,各种化学原料经粉碎后,先碾成粉末然后加水、胶混合成均匀的半固状物,这样才能方便火柴梗的黏附。整个流程完成之后还需干燥,否则带着湿气的火柴头是起不了火的。日本当时用自然干燥法节省能源,但有利便有弊,整个干燥时间大大拉长,在阴雨天甚至天气寒冷的日子里都有不少麻烦。建厂初期,产品为“双人”牌和“飞艇”牌硫化磷火柴,日产火柴4大箱,折合30件。


商户名称:安阳市龙安区方舟礼品火柴厂

版权所有©2024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