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打滑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轧制过程中出现的打滑现象,即带材和轧辊之间发生的相对滑动,其实质是带钢的变形区完全由前滑区或后滑区所取代。发生打滑现象轻则影响带钢的表面质量和产量,重则引起断带堆钢事故,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往往简单的以前滑值或者中性角的大小作为判断打滑出现概率的依据,认为前滑值或者中性角越小,越容易出现打滑现象。其实,这是极不科学的。例如,对冷连轧机而言,末架的中性角、前滑的应该远小于前几个机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该机架容易发生打滑。
(1)轧制速度
随着轧制速度的增加,润滑油膜的厚度增加,摩擦系数减小,打滑发生的概率加大,轧制过程变得不稳定。但是由于现代轧制生产中,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实现高速轧制已经成为各生产线所追求的目标,因此在防治打滑时不应该以牺牲速度作为代价。
(2)润滑制度
包括润滑液的品种、浓度、温等,它们通过粘度的变化来影响润滑油膜的厚度。对于冷连轧机而言,润滑制度的选择起着关键的作用,是防治打滑的主攻方向之一。通过分析可以知道,随着润滑液粘度的增加,润滑油膜的厚度增加,摩擦系数减小,而且,随着浓度的提高和温度的降低,润滑液粘度增加。这样,针对冷连轧机容易发生打滑的机架( 通常是倒数第二架 ),可以通过适当降低润滑液的浓度以及提高润滑液温度来防治打滑。
(3)张力制度
随着后张力的增大,变形区润滑层厚度增加,因此对于易打滑机架,可以通过适当降低后张力来防治打滑。
(4)轧辊粗糙度
轧辊粗糙度主要影响摩擦系数,随着轧辊粗糙度的减小,摩擦系数也减小,打滑容易发生。一般说来,轧辊的粗糙度与轧制吨位密切相关,及时换辊有利于防治打滑。
中厚板
中厚板是指厚度4.5-25.0mm的钢板,厚度25.0-100.0mm的称为厚板,厚度超过100.0mm的为特厚板。中厚板主要应用于建筑工程、机械制造、容器制造、造船、桥梁建造等。还可以用来制造各种容器、炉壳、炉板、桥梁及汽车静钢钢板、低合金钢钢板、造船钢板、锅炉钢板、压力容器钢板、花纹钢板、汽车大梁钢板、拖拉机某些零件及焊接构件等。通中厚板用途:广泛用来制造各种容器、炉壳、炉板、桥梁及汽车静钢钢板、低合金钢钢板、桥梁用钢板、造般钢板、锅炉钢板、压力容器钢板、花纹钢板、汽车大梁钢板、拖拉机某些零件及焊接构件具体应用。
中厚板的性能?
不锈钢阀门的各种锻、铸、焊零件,包括阀体、阀盖、内件等,几乎都要经过机加工。机加工的质量对阀门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例如阀杆、法兰和密封面的加工质量,包括尺寸公差和光洁度等,如达不到设计要求就有可能造成内漏和外漏事故。
我们知道,虽然所有不锈钢都是可以加工的,但正如它们在物理和化学性能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别一样,在加工性能方面的差别也是很大的。
不锈钢通常是指含铬量高于11.5%的铁基合金。为了得到理想的耐腐蚀性能或特殊的机械性能,常可添加碳、镍、锰、钼、钛、铌以及其它合金元素。有时,还添加硫、硒以及硫铝化合物。由于这些元素具有金属夹杂物的性质,所以可促进机加工性能的改善。
可淬火的马氏体钢通常可以通过淬火提高硬度,加工的难易程度决定于钢的含碳量。含碳量越高,加工越困难。阀门工业中常用的2Cr13、3Cr13以及1Cr17Ni2都是属于普通加工型的。
退火状态的马氏体钢具有磁性,通过淬火和调质可得到所需要的强度和硬度。
用热处理方法不能明显地改变铁素体钢的硬度。由于这类钢的***呈铁素体,因此在退火状态具有磁性。目前,这类钢在阀门工业中应用不多。
热轧钢板,机械性能远不及冷加工,也次于锻造加工,但有较好的韧性和延展性。
冷轧钢板由于有一定程度的加工硬化,韧性低,但能达到较好的屈强比,用来冷弯弹等零件,同时由于屈服点较靠近抗拉强度,所以使用过程中对***没有预见性,在载荷超过许用载荷时容易发生事故。
1) 冷板采用冷扎加工表面无氧化皮,质量好。热轧钢板采用热扎加工表面有氧化皮,板厚有下差。
2)热轧钢板韧性和表面平整性差,价格较低,而冷轧板的伸展性好,有韧性,但是价格较贵。
3)轧制分为冷轧和热轧钢板,以再结晶温度为区分点。
4) 冷轧:冷轧一般用于生产带材,其轧速较高。
热轧钢板:热轧的温度与锻造的温度
5)不电镀的热扎钢板表面成黑褐色,不电镀的冷扎板表面是***,电镀后可从表面的光滑程度来区分,冷扎板的光滑度高于热扎钢板。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