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制造业是我国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工业化发展仍然需要传统制造业贡献力量。近年来,我国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从2015年的42.5%下降至2018年的36.1%;就业比重已从2015年的29.3%下降至2018年的27.6%,工业化发展“降速提质”特征明显。在此背景下,传统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十分重要。从总量层面看,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作为传统制造业的代表部门,其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分别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3.91%、6.31%和9.27%,是我国生产体系的重要部分。从效率层面看,传统制造业对整个工业部门效率的提升至今仍然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传统制造业在应对冲击中具有特殊的“稳定器”作用。今年以来,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形成较大冲击,第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就实现了由负转正,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为4.36%,高于GDP增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相较于服务业以及其他制造业部门,传统制造业具有缓冲周期长、抗波动能力强等特征,这使得传统制造业在稳定工业增长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这一角度看,强有力的传统制造业能够提高经济体抵御罕见冲击的经济韧性,对稳定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
新发展格局对传统制造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我国传统制造业需寻找扩展国际市场的新思路。受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我国传统制造业产品出口也面临挑战。在供给方面,我国制造业“低成本”优势逐渐弱化,劳动生产率、供应链效率等新的比较优势尚在孕育之中,传统制造业如何在国际循环中迈向附加值更高的产业链上游,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需求方面,过去,我国传统制造业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是欧洲与北美,但是受到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影响,大宗商品市场动荡,这些市场对我国大宗商品的需求有可能出现萎缩。如何寻找替代市场,是我国传统制造业面临的又一重要挑战。
复合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复合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目前,复合机器人在3C电子、、日化品、机加工等制造业的零部件组装环节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复合型机器人可用于加工工件的抓取、组装、搬运、装卸等作业。 此外,复合机器人也可快速布局于自动化工厂、仓储分拣、自动化货物超市等诸多场景,为物料的自动搬运、物品的上下料,以及物料的分拣提供自动化、柔性化的作业支持,使厂内物流可以实现真正的“无人搬运”。 工业4.0是否能成为复合机器人的春天 随着工业4.0的不断深化,使得工业机器人从第三阶段向第四阶段过渡,解决柔性生产课题。而回归我国制造业的现实情况,目前的发展策略是力争实现弯道超车,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同步推进,在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以智能制造为主线,加快两化融合。在此大背景下,不难预估复合机器人将会很大的应用空间和发展前景。
工业机器人应用面临技术难点
要实现机器人的灵巧运动控制,就要确保机器人运动的性和操作的平稳型。谭建荣认为,运动性问题,从技术上看就是如何实现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建模与求解。使机器人运动具有平稳性,就要进行动力学的分析。因为理论上机器人的关节是一个点,实际上机器人的关节有间隙,运动副间隙引起的冲击与振动会影响机器人工作的平稳性。
工业机器人还面临布局多样性的问题。目前来说,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占比较多的行业是汽车(含汽车零部件、整车、汽车电子)、3c电子、金属加工。尤其是3C电子领域,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快,对于柔性要求、精度和速度就相对更高,使用工业机器人时就必须考虑如何布局设计快速地适应公司的新产品、新工艺。如果出现机器人不能适应产线调整,或者调试机器人耗费时间过长,甚至完全不匹配新产品的情况,那么引入机器人可能会带来更多成本。归根结底,还是要通过作业流程设计、运动学动力学设计以及它的性和平衡性的设计,从而让机器人变得更加柔性化,能够适应不同的产品生产模式。
版权所有©2025 产品网